《八阵总述》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信者,治兵之策也。奇者,制胜之术也。上下信任,则互不欺骗,令之所出,士卒奋勇矣。
职场就是战场,诺言不是戏言。《商君书》记载,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便在京城南门口树了一根大木,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恐怕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时候人们就遵守了。
信人者,也为人之信也。如《百战奇法·信战》云:“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又曰:“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
春秋时齐恒公曾九合诸候,不背盟约,全部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晋文公不谕“退避三舍”之约,大败楚军,并在践土称霸。
诸葛亮正准备进攻陇西时,长史杨仪报告说:“军中现已四万人应该回去休息了。”诸葛亮立即命令这些部队收拾行装,准备回去。这四万多人将要起程时,魏军突然打来。杨仪建议,让这四万人留下,打完仗再走。诸葛亮说,用兵命将,以信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军情再紧,也不能失信前言。诸葛亮让他们按时起程,他们非常感动,几次下令却不愿走。诸葛亮只好令他们参战。魏军远来,一经交锋,蜀军大获全胜。
《兵经·信》云:“古之王才,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是故君子以信为大宝也。……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遵于天。以此治兵,则无敌矣。”取信于士卒,是胜利之宝,聪明的将帅都格外珍视部众的信任。一旦失去部众的信任,则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墨子·修身》云:“行不信者名必耗。”一诺千斤,必以诚信为本。许愿轻诺,必失信。“一诺千斤者,楚人季布也!”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道理谁都懂,可做起来就似乎很难。上面说这些话的人都死了多少年了,难道他们的话就是鬼话?当然不是。
所谓信,就是说话要算数。现在人有一句话,说你说话就像放屁。之所以这么说,一定是说你说话不算数的意思。其实对这个比喻我还觉得不恰当,明明白白是冤枉了这个“屁”!因为屁放出来之后不仅仅就是一个臭,同时还有一个清脆的响声,即便不是怎么悦耳,起码对身体有好处,医生就很支持多放屁。“说话不算数”你能说出它有什么好处?没有。就算你想到死,最多也是只有坏处。明明知道没好处有坏处还是要说,这就不是固执,这分明是有病,一种奇怪病。
比如说:质量问题没解决,开会时候讲,明天一定要解决,结果明天没解决;
比如说:现场不符合6S标准要求,这个星期一定要改善达标,结果没达标;
比如说:每个人都接受了自己的工作目标,结果没有完成目标;
比如说:对目标是否完成要进行奖罚,结果只有罚没有奖;
比如说:明年涨工资;比如说:下月加奖金。……等等不能再继续“比如”了,我有点头疼。
为何做不到,还要这么说呢?分明是言而无信!做不到的要么拒绝,要么不说。只要答应,一定做到。否则,企业员工就会认为,反正领导说话不算数,为什么叫我算数?于是他们就敢于大胆保证,滴血发誓,一定能如何如何,搞得领导们日夜兴奋,即便结果不好,员工们心理就会想:“把你的话兑现了,我们才……”,结果继续废话、假话、鬼话到底。身边出出没没的全是牛鬼蛇神欺世大盗。你说这领导怎么能不天天心惊肉跳?如此悲壮的原因是:物以类聚自作自受。
周武王占领商都后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向他询问殷灭亡的原因。长者说:“大王想知道原因,我们就约定中午见面吧。”到了中午这位长者却没有来,周武王很生气,说这个人不守信。周公说:“您不要怪罪这位长者,他是个君子,不想非议自己原来的君王。他故意约会不来,许诺而不守信,他是用行动告诉大王殷灭亡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