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是学科细致化的时代,太极拳界亦如是,目前,已有上百个太极拳拳种流行于世,作为普通人,练一练流行的太极拳、体育健身类的太极拳即可;然而,作为热爱国学的人、年轻的学子、政府公务员、企业领导人、养生爱好者等人来说,我建议,最好国学和太极拳兼学,这样,可形成真正中国人大智慧度彼岸的参照系和中华核心思维模式,如能依据次第层层深入,也许能实现“心为太极”,豁然开朗,心开大解,生命获得全面优化和跃迁。
笔者依据儒家、道家、佛家依次递进的方式,亦把太极拳的修行次第进行了梳理——儒、道、佛三大学问,是让我们证得真理、提升境界、实现生命优化的三个门、三条道路、三个快捷方式,抵达的深度、广度、纯度是一,分次第,则便于入门,也符合古人修学,均一门深入的习惯。
要知道,豁然贯通时,就会发现,儒、道、佛本来是一体的,乃国学含三为一之要义所在,三家的目标和证道境界是一,都是为了铸造“超凡入圣达真”、“得道成仙”、“明心见性”,名相不同,但都是悟后方修道的生命底座、基石、参照系。
太极拳的修行、修炼、修真,乃内省和躬行儒、道、佛三家最便捷、最方便的法门。儒、道、佛之理为一贯,九九归一、含三为一为太极——太极乃核心也、中心也、一也、整体也、混元也、根本也、根源也、本体也、本具也、意元体也,是空中的妙有,有中的无、没有的有,形而上的上上。拳,权也,权衡轻重缓急、得失进退、舍得和精进、整体和局部、阴与阳、隐与显、烦恼和菩提、自由和自觉。
太极拳就是国学,国学就是太极拳。
为了修学方便,笔者把国学和太极拳兼修(实际为一,学科化分的权宜说法而已)的路径,命名为心性太极学,此乃权宜之名、故妄命之。我们修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名相,建立和扫除的过程——见相破相,方能得见如来。没有名相,何来打破名相,因此,心性太极学这个名相还是需要建立的。
心性太极学,要依据“炼己筑基,祛病强身;神意主宰,上善若水;圆觉神明,架虚摸空”三大次第,进行实修、进行参研——每一个次第,都要被后一个次第来扫除、来打破、来超越。
心性太极学,从拳术上命名,可称之为心性太极拳,简称心太极;拳、功、道含三为一,亦称太极拳功道。其修学次第和学问次第来源有三:
其一,来自杨禄禅、杨健侯之家学、之京城隐踪一脉的杨健侯秘传内功太极拳体系——内功太极拳;此拳跟杨家第三代杨澄甫所传注重招式照法的内容完全不相同,每一式都讲究内功心法。
其二,混融了以杨澄甫、褚桂亭所传授的杨氏太极拳之泛传(流行)体系的拳架,结合王宗岳《太极论》和大自然启迪而形成的太极拳——水性太极拳(亦称之为王氏水性太极拳,其理法精要,主要收录笔者整理出版恩师讲记《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一书中);
其三,混溶了笔者跟随甄隐先生修学7年所修持的松腰理论和所传承的儒道佛医武等国学经典精要,并借后来游学期间修学的如意太极拳、如是太极拳拳架而形成的。此三大拳学体系,分别对应儒、道、佛等国学诸家经典的研修。
心性松腰太极拳,则是提炼三大拳学,而编创的核心功夫拳架,是学练三大拳学体系的桥梁。整合以上两种拳架体系而形成的武拳文练、空圆转之拳架——心性圆觉太极拳。
心性太极学,下设太极拳、太极功、太极道、太极游艺、太极应用五大门类,其核心为太极拳;其功夫专修为太极功;其思维模式和理论为太极道;其游于艺的情志陶冶为太极游艺;其于各方面的践行为太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