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怎样获得前瞻性的信息?跟高手的交流和学习很重要。此外,必须到一线去感知趋势的变化,去判断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或观望。虽然房地产基金并不需要到销售的一线去,但我愿意在这方面花一些精力。
另外,不要偏信数据。房地产行业的数据是很全面的,但光靠数据来判断未来则很危险。投资本身就是非理性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庞大的金融机构也会破产,因为最高决策层已经不可能到一线了,他们的决策只看数据,就容易出问题。既然投资是非理性的,这就意味着实际情况和所谓专家的观点往往不一致,这个时候,你的策略就很重要。高和只坚持做商业地产,只坚持核心区域,这实际上是一个策略的判断,策略判断准了,再加上对“势”的分析,就容易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
打造核心能力
CBR:高和有一个核心能力是获取低成本资产。很多企业都对此梦寐以求,为什么高和可以做到?
苏鑫:意识非常重要。现在商业地产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资产价格相对于租金来说偏高,风险在加剧,波动是必然的。这时候,最好的控制风险策略就是用尽各种办法找到低成本资产。第一,我进入开发,拿地成本如果比较低,风险就会小一些。然而现在中国的招拍挂,怎么能拿到便宜的地?让政府愿意支持你,这时你必须能够解决政府的问题,就业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区域转型、城市发展。比方说商业地产与文化结合、与产业结合,都是政府需要的东西。
其次,高和一直在做“增值型基金”,把资产买过来,做一些改造和提升,最重要的是市场重新定位,更好地迎合未来的需求。这在国内是比较新的定位。我们去年在上海做了一个项目—静安高和大厦。静安这个区域的商务楼有一个特点,不平衡。往上有金五星,就是所谓“超甲级”写字楼,租金差不多在每平方米12元以上。其余80%的商务楼定位就比较低,都是10年以上的老楼,租金在4元左右。这意味着中间层断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通过旧楼的重新定位和改造,提升它的价值,建立起静安这个区域的中间层。酒店改造也是同样道理,酒店能变成写字楼,能变成体验类、专题类的小型城市综合体,这些方向都很有前景。从商业地产的存量市场,我们看到了很多资源,这些都是低成本资产的来源。
CBR:高和作为较早的“增值型基金”,充当了市场开拓者。随着这个市场的成熟,竞争者越来越多,你怎样考虑未来?
苏鑫:如果你看到一个行业机会,别人一定也能看得到。这时候,你的核心能力非常重要。我们的优势在于聚焦。我们要把这个细分市场做得足够好,前提是要把基于这个战略的企业能力培养起来。能力不是一个制度、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我在这方面花的精力会比较多。
创业的理智与情感
CBR:你当年离开SOHO出来创业,是听到内心声音的召唤,可见你是一个感性的人。但你又在用SWOT分析法将各种机会、风险列出来,足见你的理性。你怎样平衡创业中的感性与理性?
苏鑫:我在40岁的时候出来创业,这首先是一个感性的判断。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一些事情?人的理性是有缺陷的,理性判断的前提是所有边界都设定好了,都是可以预知的。但创业的未知因素太多了,理性的作用很有限。人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都更需要感性,感性决定大方向,理性决定具体的策略。
高和的第一个项目就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当时也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2010年,我们研究了当时北京所有的预售证,发现有79%的写字楼项目都变成住宅销售。于是得出一个判断:商业地产一定会供给不足。这更加印证了我们进入商业地产是正确的。有时候,人们做事情是受潜意识或其他非理性因素驱动的,而理性的人需要拿出一些证据来强化自己的决策。如果一开始就要去理性分析,那几乎是不可能创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