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可以用现场-现物的原则,以低成本、常识性的方法来解决(在第2 章已经说明过了)。管理阶层必须在员工之间导入团队合作的方式,因为员工的参与,是关键性的议题。统计质量控制( S Q C )是常在现场被使用的,但是S Q C 是一种用以限制流程变异的工具,而且仅能假定每一个人-特别是管理人员,都能充分理解变异控制的观念和努力去实践,才能做得好。
有一次,我参观了一家工厂,管理人员以他S Q C 的成就深以为傲。我看到许多管制图张贴在他的房间墙上。但是,一当我步入现场,我发觉没有一个人了解变异的意义。作业员没有标准,而且装配每一件产品的方法都不一样。 有时甚至没有在指定的场所装配。在参观时,机器重复地出故障,产生了许多不合格品。然而,这位管理人员仍以他的SQC 为傲!东京大学教授久米均说过:我认为欧美对质量控制,旨在"控制"质量以符合标准及规格之规定,日本式的特征则是集中在"改进"(改善)质量。换句话说,日本的方式是有系统地持续不断地去改善。在横川惠普公司( Y H P )装配线的浸锡流程,质量改善的卓越成就的实例,可以作为此论点的说明。该公司在1 9 7 8 年到1 9 8 2 年之间,成功地将不合格率从4 000ppm(百万分之一)降低至3 p p m .Y H P 的质量改善分为两个时期:1 9 7 8 ~1 9 7 9 年及1 9 8 0 ~1 9 8 2 年。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质量改善活动,有相当大的不同。 举例来说,在第一个阶段时,Y H P 采取诸如此类的行动:改进工作标准、搜集及分析不合格品的资料,导入夹具将流程控制得更好,训练作业人员,鼓励质量圈的活动,减少作业员的疏忽的错误。
质量改善与成本降低是相容的质量在本文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也是指产出这些产品与服务的工作和过程的质量。前者为"结果面"的质量,后者为"过程面"的质量。 质量便涉及到公司内,每一个过程的活动-具体而言,涵盖了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
当质量被视为主要的自豪技艺时,与质量相关的努力仅着重于现场方面;当以技艺自豪被视为质量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时,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同所谓的质量,应是在设计、生产概念及了解顾客需求阶段,一定是在现场生产之前就必须考虑。虽然以现场基础的改善活动,是从管理阶层的方针展开开始,再依序确认改善上游的需求,但是大部分的现场活动,仍是着重在与生产技艺有关的方面上,少有涉及到源流管理。最高管理阶层必须建立企划质量的标准。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把企划做正确-正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将此了解转换为工程及设计上的需求,并且做好事前的准备,以便能顺利开始生产,尽其可能避免在生产过程的阶段以及售后服务时,才发生问题。
开发一个新产品或设计一个新流程的工作,是先由书面作业开始的;在此阶段所发生的瑕疵或错误,可以不花成本,用笔来修修改改即可。 在生产阶段甚或更糟的在生产之后,产品送达顾客手中才发现错误,则要花费更昂贵的矫正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