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学课程主要是周易、儒家、道家、兵家、释家思想,却没有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外儒内法的法家,中国文化阳儒阴法,法家才是核心,为什么把这个法家忽略了呢?有人知道原因吗?
有人说,法家治乱世,过于严苛,于安定之世无功。其实,“严苛”二字从何谈起?商鞅刑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今天美国总统站在法院受审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说法家严苛呢?
我对儒家之法、法家之法和西方国家宪政之法做了比较,发现法家之法除了司法独立和分权思想没有提出之外,和西方宪政之法极像。
我认为法家被冷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人去深入地研究法家的精髓,法家被千百年来占主流的儒家思想所扭曲造成。今天的人们已经知道西方管理学知识了,而且应该知道法家和西方管理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应该去挖掘整理发扬,使之为今人所用,去其不足。
儒家之法是尊卑等级的别异立序之法,受身份、等级、特权的决定,法家则是一决于法,企业管理当然要选择公正管理员工,否则员工怎么会在企业中有积极主动性呢?我想民营企业是需要法家之法的。
现在的社会和战国激烈变革的时代很类似,道德仁义不足以领导企业前进,太迂阔辽远,还是需要基本的正负激励手段(二柄)加上领导者的方法(术)来驱动企业的经济引擎。
法家最基本的“术”是什么,爱好国学的企业家们知道吗?
法家最基本的“术”是刑名参同,也就是职位要和责任相匹配,工作任务要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达不到或超过,用正副激励手段(二柄)对该人进行相应的奖惩。这明显是现代所谓的绩效管理,不过我研究法家发现他们的绩效管理思想真的很深刻很缜密,很值得研究。
前些天学员在我房间深入讨论了用形名参同和众端参观思想制订KPI和遵循SMART原则的问题,获益颇深,专门在课堂上讲了一下,学员反馈极佳,就是在如何运用KPI管理工具时,有了能实际操作的依据和制订的思路。
KPI在执行中往往有两个倾向,一是过于严格,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二是过于中庸,导致不太会“做人”的能人得不到较高的分数。形名参同从四个关系一致原则导出的KPI,可以规避这两类问题,使管理更加透明和公正,使企业内部的价值观更符合企业利益。
明年我的《王权论》要出修订版了,会把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放进去,喜爱国学的企业家们可以关注一下。
分享一段《王权论》:
李世民问房玄龄等大臣:“隋文帝杨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说:“隋文帝励精图治,每天从早到晚议政,吃饭很简单,性情虽然不够仁厚,但也算得上是有为的君王。”李世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为人‘不明而喜察’,‘不明’就觉察不到那些奸邪之人的行为和妨碍政治的不便措施,‘喜察’就好怀疑别人,所有事情靠自己决断,而不依赖群臣。天下如此广大,不得不日理万机,就算非常劳苦耗神,怎么能做到每件事都正确呢?群臣既然了解了隋文帝的独断专行,就不敢对处理不当的事情提出意见了,所以隋朝二世而亡。我和隋文帝不一样,我任用天下最优秀的德才兼备之人才,按照能力大小授予官职,让他们操心管理天下众多的事务,再由宰相把关,对国家大政方针深思熟虑,然后才报告给我。群臣有功,我就赏赐;群臣无能,我就惩罚,还有谁敢不尽心职守,天下怎么能不得到好的治理呢?”
隋文帝因为对臣子虽然心存怀疑,却没有能力证实他们渎职,不得不自己操作所有政治事务,结果导致种种政治弊端,丧失了政权。李世民仅用“二柄”和“形名参同”思想,就实现了“贞观之治”,这即是君王用“术”最经典的案例。
我想这类小故事对企业家们是有启发的
这应该属于领导力的范畴,属于“术”,术用好了,不是像某些阴谋家们那样的害人害国,而是能高明的治国平天下,何况用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上呢?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