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安宁草铺工业园区,在云天化集团天安化工有限公司门前,“热烈庆祝天安化工50万吨煤气化合成氨生产装置实现安全连续运行157天”的标语格外醒目。这天是9月12日。深入采访过程中,从公司老总到车间主管,乃至一线员工,每个人都为这个157天的纪录而自豪。157天对于局外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但是在天安化工,则意味着一个世界纪录,一个由天安人创造并保持的世界纪录。
在天安化工成就展示橱窗前,一份来自荷兰壳牌公司的贺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公司副总经理张元梁介绍,天安化工煤气化装置采用壳牌技术,目前国内共有同类技术22套,在90%的高负荷状态下,天安化工的装置运行状态达到世界最好水平。作为一个资源型企业,天安化工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努力赢得了其技术提供方全球化工巨头壳牌的赞赏。
几年间,记者曾数次来到这里,可以说见证了天安的发展:自2008年6月天安化工年产50万吨煤气化合成氨装置顺利建成投产,到今天157天的世界纪录,天安人把实现生产装置无间断长周期安全运行作为追求生产效益最大化的抓手,不断向高目标迈进。
“合成氨是生产磷复肥的重要原料,我们的高效生产,关系到集团公司磷复肥的正常生产,关系到云天化作为全省重点企业对我省稳增长、冲万亿的贡献。”公司副总经理张元梁边走边说。在全球采用壳牌煤气化技术装置的企业为数众多,天安化工能够创造出这个全球最高纪录,靠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公司总经理罗秀祥介绍:“企业员工对这套装置先进性的深刻理解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不断的吸收消化再创新,使整个控制运行系统更趋完善,同时用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其高效运行。”
中午,记者来到50万吨合成氨装置生产现场,只见门口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清晰地记录着每天的工作安排。不远处,两侧的输煤栈道和空分装置与这条生产线的心脏合成氨装置对接相连,构成线条协调的图画。
中心控制楼里,制气车间、储备车间、合成车间的10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这3台电脑控制的是空分装置,这6台控制制气装置,另外8台是合成氨中央控制操作台。”制气车间副主任董贵宁指着设备一一向记者介绍。
“157天的纪录是大家实实在在拼出来的,同样的装置在别的地方至少要15个人操控,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那一段。但在天安,所有主控人员都要求成为"全才",每个人都必须熟悉生产线的每一个操控流程,一旦有需要,人人都可以上。”张元梁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手下的这支精兵。
来到合成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块“争创百日红,我来当先锋”的评比栏,一个车间4个班组通过劳动竞赛、技改建议、工作作风等多项综合评比,评出每月的操作先锋和明星班长。34岁的明星班长尹招进说,班组成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整套装置的安全运行,公司精细化的“6S”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157天的世界纪录让员工们倍感骄傲,现在大家都憋着劲冲刺新目标呢。
合成车间的技术主管马小义2005年从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天安化工工作,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技术主管,马小义觉得压力不小。在天安要成为技术主管,得有几个硬性指标:首先是每年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其次每年至少提出5条技改建议。他告诉记者,通过今年负责的“QC活动”,每年可减少甲醇消耗400多吨,按当前每吨甲醇3000元计算,这项技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120万余元。
当记者采访结束时,负责现场巡检岗位的刘刚正好回到中控室抄录本次巡检的数据。到天安之前,他曾在一家化工企业工作过几年。与之前的企业相比,刘刚觉得天安化工设备要先进得多,管理也更科学,大大降低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
傍晚6时左右,记者闻到了与车间一墙之隔的“职工小家”里飘出的饭菜香味。走进一看,里面微波炉、饮水机一应俱全,墙角的一盆滴水观音青翠欲滴。几名职工正围着一盆酸菜鱼美美地吃着,员工许石生告诉记者,每天食堂两荤两素,伙食还不错,但有时候吃腻了食堂,大家也会叫点外卖来改善伙食。这不,今天的“小灶”就是草铺镇那家有名的酸菜鱼。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天安有信心创造下一个世界纪录。”罗秀祥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