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昆山,有4000多家台资企业,在他们那里对企业干部有两种称呼,一个是“台干”,就是台湾干部,一个是“陆干”,就是大陆干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台资企业部门经理以上的岗位中,几乎没有大陆干部,清一色的“台干”。在台商的眼中“陆干”不是职业经理人,那么,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在哪里?
其实, “陆干”的学历,经历,行业经验和能力并不比“台干”差,但是,台商就是不用,他们宁可出高于“陆干”2-3倍的薪水雇用“台干”,也不会雇用看上去能力不差,又便宜的“陆干”,这是为什么呢?
一次总裁沙龙上,我向几位台商询问了这个问题,一位台商回答的很干脆:“他们嘴不严……”
我知道,这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了,大陆干部的职业化程度不够。在企业中“小道消息”是很讨厌的事情,它可以动摇军心,它可以产生误解,它可以拉拢嫡系,它也可以制造混乱,就是为了这个“嘴严”,台商们就要付出2-3位的工钱,可见不职业化的成本确实是很高的。
台商问我,职业经理人怎么才能够找到?我说:“我们没有职业经理人”。他们看了我半天,我认真地重复了一遍:“确实没有职业经理人,我们过去的历史和社会土壤不生产职业经理人”!
他们又问我,这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只能从现在开始潜心培养,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社会都要培养,也许10年,也许20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代职业经理人”。
他们听了好失望,其实我心里想,20年都是快的,这个历程恐怕要30到50年。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培养问题,还是一个国家职业文明的进化问题,商业文明的进化问题,工业文明的进化问题,在一个从农业社会刚刚进入工业化初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进化的历程会相当缓慢。
“我们没有职业经理人”。这话说的是极端了一些,但绝对是事实,我调查过,中国7年以上的民营企业能够招到满意总经理的,不超过6%,能够招到满意的中层经理的,不超过14%,他们几乎100%地吃过“职业经理人”的亏。
这是一个什么亏呢?是一个哑吧亏。
老板对职业经理人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则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老板求才心切,职业经理人急于上任,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老板给了职业经理人足够的金钱、权利、信任,甚至股份,有的把自己的家里人都从企业撵走,为职业经理人创造宽松的条件,就是指望他把企业管好,自己得个轻松,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多半是大失所望,他们没有像你想像的那么强,他们有的碌碌无为,让企业失去了大好时机;有的业绩没有上去,却出现了更多的亏损;有的建立起的新管理模式没有见效,老的模式也不能使用了;能力有的确实不错,但是价值观不一致,甚至用能力和资源要挟老板;……,一句话:没有做到“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最后只能与老板闹掰了,他一走了之,老板还要重新收拾残局,收拾一个残局比创建一个企业更难。
钱也花了,罪也受了,损失也有了,但是告也告不得,打也打不得,谁让是你招聘来的呢,所以,这都是老板的错,这就是哑吧亏。
这是一个必经的历史过程,一方面说明我们急需大量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到产生职业经理人的时代。我们的老师还没有职业化,学生们怎么能学到职业化呢?我们的家长还没有职业化,孩子们哪里会有职业的启蒙?我们的企业家还不是职业企业家,你怎么要求员工职业起来?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职业化,哪里会有职业化的公民?
但是我们毕竟看到了职业化的曙光,改革开放走过了辉煌的三十年,中国已经从落后的农村社会已经进入了现代商业社会。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的GDP从379元人民币,达到2000美元,增加了约40倍;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达到21万多亿,增长了57.5倍,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排名已从第10位上升到现在的第4位,排在我们前面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其中德国与我们非常接近。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测算,如果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将要超过美国。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决定因素就是人的素质,这个素质的核心就是职业化,如果我们有了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德国人的认真精神,日本人的敬业精神,那么,我们就会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公司,我们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经济强国。
职业经理人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学校里,就在我们的企业里,就在我们的员工中,让我们用教育,用训练,用制度,用淘汰去造就新一代的职业经理人,专业、商业、敬业的职业经理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来自于你,也来自于我,来自于我们所有热衷于打造职业化团队的人。
过去的30年,中国的农民中走出了一代产业大军,再过30年,中国的产业大军中,一定会走出一代世界上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加油,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加油,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