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引导学员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
(2)激疑吸引式。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蕴含吸引力的思维引导。
(3)提问启发式。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员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
(4)比喻启发式。教师要用具体形象的、学员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发学员联想,启发思维,进行对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员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地学习。
(5)反诘启发式。在教学中,当学员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理解回答时,教师有时并不直接解答或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员在反问的启发诱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叫做反诘式反问法。
(6)提示启发式。提示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突出强调为特征的。它包括关键型、奠基型、例示型、比较型、实验型等形式。不管哪种提示,都是教师明确地强调问题的实质或准确地显示问题的突出特征,以此来引导学员积极思考,启发学员正确思维,同时也兼有激发学员的性质。
(7)点拨疏通式。是教学中调整学员注意力、纠正马虎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
(8)情境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设置情境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使学员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则是激发他们动脑筋思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9)示范启发式。示范启发式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规范化示范来启示学员掌握某一技能的启发方式。通过教师向学员展示自己的规范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学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示范启发式的本质是向学员展示规范化的过程。
(10)类推启发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员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突破教材难点,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学习。
(11)对比启发式。教学中对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识,引导学员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迪学员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积极思考去获取知识。
(12)直观图示式。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员实际,适当运用各种教具、学具、电教手段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思考性的演示或操作。
(13)讲练引导式。指教师在讲练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思维导向,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表现是,教师循循诱导于前,步步启发,学员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综合、消化得出结论。
(14)研讨启发式。在教学过程,抓住关键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引导学员质疑问题,各抒己见,共同做出结论。
(16)假设式启发。假设式启发是以虚构的事例来说明某一观点是错误的,从而启发学员理解接受正确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员赞同某一错误观点的不正常情况,这时,教师就不应硬性制止,而应用假设式启发,即用归谬法的论证步骤。一般是首先假设错误观点是正确的,再按错误观点的有关条件进行推理,结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肯定正确观点。
(17)情感启发式。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头脑灵活、智力很好的学员,如果缺少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或者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对集体漠不关心,自卑或过分夸大自我的力量,那他就一定不会有创造性。为什么?这和个性心理品质有着直接关系。
(18)自学指导式。教师在自学辅导课中研究教法,进行自学的思维引导。“自学能力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属于特殊的能力。”(魏书生)。这就不能幻想通过几次辅导或自学指导而朝行夕至,一蹴而就。
(19)故谬激思式。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要地方,故意“脱轨”让学员纠正,意欲强化而采取的刺激性启发方式。
(20)语言动作式。指教师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动作和艺术语言而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引导,使学员逼真地掌握知识,在思想感情上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