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了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两份文件,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网民和媒体关注度较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解读了公众对于征求意见稿的争议所在,并指出
网络约租车对整个出租车行业起到了颠覆性的积极作用,对于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因素应该保有耐心。
网民对征求意见稿中讨论最多的是将
网络约租车变成必须注册的经营车辆。对此,周其仁表示,这相当于批准另外一批出租车公司,这与传统的出租车管理并无区别,没有针对城市交通出行的症结对症下药。
周其仁认为,首先,全天候出租车模式并不适用于
网络约租车。如果出租车和公司审批太多,大家都“吃不饱”,交通高峰期过后又没有生意可做;如果批得少,很容易供不应求,出现打车难、出行难,也是各地很难打掉黑车的原因。
其次,全天候正式出租车的思路解决不了城市空间、道路稀缺的问题。应当允许部分私家车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参与公共服务。
针对
网络约租车的兴起对公众出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对出租车行业产生的促进作用,周其仁对记者说,
网络约租车出现后,各地出租车管理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很多地方取消了份子钱,这是以往多年没能解决的问题。出租车管理的探索可以在地方政府试验的框架下去进行,在总结这些城市出租车管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再形成全国的管理办法也不是不可以。比如,上海为滴滴快的颁发专车牌照,由平台去管理专车司机,政府监管平台,这就是挺好的尝试。
针对征求意见稿产生的争议,周其仁表示,专车带来了新问题,要面对也要适当监管。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审查、制定标准或保险等方式来解决。
“筛选部分合格的私家车纳入局部营运的方式是可能的,而不是拿旧有的管理模式把新的事物装进去,因为有可能新的技术特点根本装不进去。”周其仁说,我们应该有耐心,看看
网络约租车的发展能不能缓解城市多年出行难的痼疾。可以试行一些地方性办法和地方性法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摸索出适应各地实际情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