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只有一个问题:没钱。有钱人有很多问题:不知道该选什么。”昨天下午,国学学者傅佩荣在厦大建南大礼堂开讲“向孔子问道”。
处事如何游刃有余?人生怎样才能快乐?面对如此宏大的题目,傅佩荣的回答却很简单:真诚、沟通和遵守规范。他认为,人首先内心感受要真诚,与人真诚相待。其次,对方的期许要沟通,第三是社会规范要遵守。
陪瘫痪母亲打麻将
只能输不能赢
谈到如何具体操作,傅佩荣举了自己向母亲尽孝道的例子。
傅佩荣家里兄弟姐妹7人,妈妈在50岁那年生病瘫痪,在床上一躺就是30年。他从内心发出真诚的愿望,希望能给妈妈带去快乐。于是,他跟妈妈沟通,自己怎么做才能让她开心。他觉得自己应该遵守社会规范,给妈妈增加生活费,觉得给钱妈妈就会开心。可是沟通后他发现,妈妈要的并不是钱,而是希望儿子能陪她打麻将。
于是,他每到星期六就陪妈妈打麻将。“而且每次只能输不能赢,赢了她说我不孝顺。” 傅佩荣开玩笑说。
拒绝妈妈的理由
自己都觉得无懈可击
而别人的期许得到满足后就会不断提高,他利用周末陪妈妈打麻将打了半年多后,妈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她说:“你每星期不是只有8节课吗?为什么不每天陪我打麻将呢?”
傅佩荣说,再亲密的关系也有说“不”的时候。他跟妈妈说做不到的时候,就需要沟通了。而傅佩荣的沟通也颇有技巧。他对母亲说有两个理由:第一,他陪父母打麻将虽然很快乐,但是因为父母有7个子女,这种快乐他怎么能一个人独享呢?第二,他除要扮演儿子的角色外,还要扮演先生、爸爸、老师等社会角色。而一周有7天,每天都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不是很好吗?“讲完这个之后,我自己都觉得无懈可击。”傅佩荣说,这就是儒家给他的启发。
日本老板
“抄袭”儒家很成功
在读到《论语》里,孔子的马厩着火时,孔子问有没有人受伤,而并没问马匹怎么样。傅佩荣说,自己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很震惊。他说,人与人是平等的,这种儒家思想更能在关键时刻抓住人心。
“现代企业管理者也应该从中学到真诚。他举例说,1971年日本大地震,大和和服工厂倒了,公司老板第一句问的是:“有人受伤吗?”结果没人受伤,他说“太好了”,之后就走了。结果公司士气大振,工人们都死心塌地地为公司工作。公司老板这是在“抄袭”儒家,但抄袭得很成功。傅佩荣强调,真诚要配合对方的期许和社会规范,三者合起来如果有矛盾要开诚布公。真诚是一种手段,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谈到如何学习,傅佩荣建议30岁前要学儒家,勤勉治学,为社会做出贡献;中年了,压力大,这时应该学道学,讲究整体和谐;50岁则要学易经,乐天知命。(吴笛)
人物专访:真诚才会有力量
记者:有人认为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就是经、史、子、集,其他都不算,您怎么看?
傅佩荣:光讨论国学定义,一天都不够啊。 2000多年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资产,没那么容易说完。我们都看《三国演义》,曹操是胜利者,关羽是失败者。为什么我们还是不推崇曹操,而是推崇关羽?是谁造成判断,让我们不崇拜胜利?是儒家教我们的。政治失败,人格是典范,比不择手段成功,更受肯定。
所以可贵的国学,就是儒学,就是道家。只说四书五经是国学太狭隘,国学不包括老庄行吗?重要的是,塑造中国人心灵的有哪些,哪些就是国学。
记者:厦门很多培训都挂靠了“国学”二字,有的是借壳而已。这个“国学热”真的深入了吗?
傅佩荣:国学为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儒家自古以来都被人借用。表面用儒家,里面用别的,所以“挂靠”没什么。大学的国学研究和社会脱节,一般老百姓不需要,他们需要的东西不要太理论,“你告诉我怎么做就好了”。
记者:您用了什么方法拉近国学与老百姓的距离?
傅佩荣:比如不再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实只有后一句是孔子的话。我告诉大家是“性向善”——人活在世界上,要真诚,内心要坦坦荡荡。你真诚了,才会有力量。当然行善很累,所以要有规范。在真诚和沟通的基础上,如果我们不认识,那就按规则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