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的“创业路”
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位草根出身的创业者,被逼走上创业道路,茫茫飞雪,饥寒交迫,一队年轻的创业者们就这样出发了……
身为总裁并且有海龟背景(原隶属正规军)的庞青云虽然创业失败光杆司令一个,但是凭借着一身硬功夫,关键时刻挽救两个土匪的创业团队于危难之际。但是这并不能说服赵二虎、姜午阳跟随他创业到资本市场上市(投靠朝廷从国家得到资助发展壮大)。为了表示合作诚意,三人签订了股权分配协议(这就是象征利益分配的投名状)。
为了使弱小的创业团队(800人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抢占市场,庞青云引入了第一轮风险投资——朝廷1500人的队伍,并利用第一轮融资迅速武装了自己的队伍。当然VC不是天使,10天内完成第一个市场目标(攻陷一个小城)的承诺成了能否继续获得第二轮风险投资的重要衡量指标……
一路走来,“山字营”有限公司的实力扶摇直上,不可小窥。一年后攻陷南京,真正实现了IPO,但是资金到位了,赃却没有分。员工的期权要兑现,赵二虎力排众议给员工分了钱,也惹恼了VC和大股东庞青云,毕竟今非昔比,庞青云已经不怕二虎离开了……
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所有的海誓山盟散尽,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分配。人的本性,早已经忘了投名状……
以契约精神打造团队共赢
与一般人的概念相异,号称“大一统”的古代中国,实际上一直存在两个组织系统:城市的系统和乡村的系统。前者是建立在“天命皇权”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后者则建立在广义宗法制基础上的乡村自治。所谓“皇权不下县”,是这两个组织系统的生动写照。按照这两大组织系统的划分,中国历代约定俗成的组织文化也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在城市中以宗族血亲为核心发展出的家族“领袖型”的等级制组织文化,家族领袖人物成为推动组织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利益分配则是按照组织中的层级高低依次递减;而第二种则发展出另外一种组织文化:以“兄弟义气”为纽带,其利益分配按照组织中的亲疏关系依次递减。
与此同时,中国式宗族血缘为纽带、兄弟情义为延伸的组织文化系统,其最终的社会影响还包括“熟人社会”的观念体现。在电影结尾,兄弟反目的主要诱因,正是出于太后一句“江南重地,怎可交给外人”的判断。这正是中国商业史的诡谲之处,也是现代经济学难以圆满解释中国经济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中国企业和中国社会,历来都不缺乏出奇制胜的妙招和争权夺利的谋略,缺乏的是契约精神,是对一纸合同的尊重,是按规则行事。而对于创业团队,这也恰恰是事关其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西式契约精神+东方兄弟情义
现在许多人说,看了《投名状》,发现兄弟靠不住。我个人觉得,《投名状》这个电影中,这三兄弟的团队战斗力确实很强,一路打下苏州、南京,但是这个团队确实是不稳固的。团队中的三弟,武艺不错,但他是一个没什么主见、有些盲目的人,二弟也是一介武夫,大哥心机太深,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我们中国人倡导的中庸之道,破坏了中国文化的平衡感,不知道适可而止,他既要当官,又要把二弟的女人抢过来,他想把这个团队中所有利益与资源为个人所掌握,甚至为了当官不惜牺牲二弟的性命。这样的团队组合无疑是要失败的。
在中国创业,组建一个创业团队,西方式的契约当然是需要,每个人有多少股份、期权,每个人有什么职责,需要多少资源的投入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有明确规定的。但是我认为,在中国做创业团队,光靠契约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是不够。还需要东方式的兄弟情。
在中国,一个创业团队要成功,应该是东西方结合的。既要有西方式的契约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又要有东方式的情谊。仅凭西方式契约的团队,在中国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的制度环境和西方有很大不同。光有东方式情谊也不行,许多家族企业稍微做大一点就分崩离析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