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苗实讲师,苗实联系方式,苗实培训师-【讲师网】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苗实:苗实:不走寻常路
2016-01-20 1021

副标题:打破常规虽关键,但仍需“循序渐进,为而不争”

 

从贺国丰先生和我苗实两人的各自经历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与此同时,我们的成功也是基于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具体讲,贺国丰先生初中毕业,到部队,去新疆,混西安,游北京,到处采风,学习借鉴民间艺人,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忽略了自己的生活,热爱艺术,追求艺术,最终到达艺术的一个小高峰。而且,他也常对人讲,艺术这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不懈是关键。由于我的演唱风格很难被归类,归流行也不是,归民族也不行,归所谓的原生态也不对,所以我就只有自己造个概念叫“黄土民谣”,它的取材不局限于陕北,应该是整个黄土高原,我的演唱风格又糅杂了多种唱法,而且我的歌曲基本都来自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的歌谣,因此就取名“黄土民谣”。看看一般人,拼命考音乐学院,然后拜师学艺,最后做艺术工作,养家糊口。同样,我苗实也是如此,大学毕业后,闭门读书多年,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忽略了自己的生活,热爱经济学,追求经济学,然后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大量发表自己的作品,引起网络轰动此起彼伏,最终成长为独立经济学家。一般经济学子,都是拼命考经济学院,读研究生院,然后名师高徒,最后做经济学术,养家糊口。父亲说,你不是走康庄大道,而是走羊肠小道。我苗实回应说,我之所以两次放弃工作(即2001年放弃高中物理教师的工作,2014年放弃研究院的工作),不走那样所谓美好的康庄大道,而毅然决然走不被人看好的羊肠小道,是因为羊肠小道里面可以实现我最看重并坚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就是求异思维,独辟蹊径。什么是求异思维,就是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什么是独辟蹊径,就是自己开辟一条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求异思维。与常规思维不同,求异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求异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因此,求异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求异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即求异思维,独辟蹊径,如果要付诸实践并拥有成果的话,同常规思维付诸实践并拥有成果一样,都要经历“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绝对不是什么投机取巧,甚至意气用事。循序渐进,不多说了,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动真心思,下苦功夫,去做事。为而不争,简单说一下,就是认定并做好有意义的事,其他事想开看淡,尽量不争。譬如,读书人,做学问就是他们认定并做好的有意义的事,肯定也是天大的事,最重要的事,需要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实现,而其他事必然就是小事,需要看轻看淡,当然不需要去争。再看贺国丰先生和我苗实,都是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忽略了自己的生活,而热爱自己的艺术,热爱自己的经济学,前前后后二十年左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尽管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记得《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有句名言,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件事情。可以说,贺国丰先生和我苗实对各自痴迷的事业都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这个实际情况,了解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所原所长陈祖武先生对“循序渐进,为而不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书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发展到南宋,再经朱子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朱子文集·读书之要》)的至理名言。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该书最末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所谓“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前引“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同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把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先做好,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只是讲法略异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径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同样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下面,再列举三个“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即求异思维,独辟蹊径”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1]关于给网球充气。网球与足球篮球不一样,足球蓝球有打气孔,可以用打气针头充气。网球没有打气孔,漏气后球就软了、瘪了。如何给瘪了的网球充气呢?专业人士首先分析了网球为什么会漏气?气从哪里漏到哪里?我们知道,网球内部气体压强高,外部大气压强低,气体就会从压强高的地方往压强低的地方扩散,也就是从网球内部往外部漏气,最后网球内外压强—致了,就没有足够的弹性了。怎么让球内压强增加呢?运用求异思维,专业人士考虑让气体从球外往球内扩散。怎么做呢?那就是把软了的网球放进一个钢筒中,往钢筒内打气,使钢筒内气体的压强远远大于网球内部的压强,这时高压钢筒内的气体就会往网球内“漏气”,经过一定的时间,网球便会硬起来了。让气体从外向里漏的求异思维,让没有打气孔的网球同样可以实现充气。很显然,通过求异思维,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2]王永志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当时计算火箭的推力时,那时(即1964年)七八月份,天气很炎热。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年轻中尉站起来说:“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就会命中目标。”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年轻的新面孔上。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能量就不够,你还要往外卸?”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这个年轻人就是王永志,他并不就此甘心,他想起了坐镇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于是在临射前,他鼓起勇气走进了钱学森的住房。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小字辈”,可听完了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眼睛一亮,高兴地喊道:“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钱学森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火箭卸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3发导弹,发发命中目标。从此,钱学森记住了王永志。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导弹让第二代人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几十年后,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钱学森还提起这件事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求异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3]新浪娱乐讯2014年9月19日,朱亦兵大提琴乐团在解放军歌剧院举办了一场庆典音乐会,今年正是朱亦兵大提琴乐团成立10周年。朱亦兵说,这是对10年的感恩和回顾,也是继续前行的号角。就在2004年,生于音乐世家的朱亦兵在出国20余年后回到中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同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提琴重奏组合。谈到归国10年的感受,朱亦兵用一句话进行了高度概括,“前半生的一帆风顺演变成风云沧海”。“我本可以继续呼吸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吃世界上最干净的食物,挣在欧洲能挣的最多的钱,去环游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但上天让我转了个180度,让我去做我从没想到过去做的事情……”。朱亦兵所说的事情就是工作之余带领他的大提琴乐团走南闯北,在没有任何经纪公司和体制支持的前提下把音乐和真情带给没有过机会接触艺术的人们。10年来朱亦兵大提琴乐团就像它的创办人朱亦兵一样求异思维,独辟蹊径,打造出融教育与演出于一体的室内乐组合,并大胆改编古典与当代作品,从爵士到南美,非洲,阿拉伯等民间和舞蹈名曲,把传统古典音乐用崭新的形式进行推广。乐团由最初的6人,8人发展到现在的12人,走遍了中国二三十个城市,举办了300多场以普及为主的音乐会,曾多次代表中国室内乐走出去受邀参加国外的音乐节。除了在学校,剧场进行演出,朱亦兵大提琴乐团还出现在银行大厅,飞机塔台和故宫里,还曾坐火车两天两夜到达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拉萨,为当地百姓演奏,只要哪里需要音乐,朱亦兵大提琴乐团就可以上山下乡在所不惜。在10年的室内乐普及之路上,朱亦兵也遭遇了诸多不解,嘲笑,排斥和侮辱,但这些坎坷却让他感悟到生命中从未想像过的心境,“我终于明白,这些都是上天对我的考验,是对我的信任。心灰意冷不是我的本能,在抱怨中度过余生更不是我的志向,艺术家肯定是一类入乡但不随俗的人种。我感恩无比。”2004年的某一天,一辆载着40英尺集装箱的卡车开进了瑞士一个安静的居民区,停在了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朱亦兵的家门前,249个打包好的箱子和很多家具被一个个整齐得安放到集装箱内。这种阵势把邻居们吓了一跳,因为谁也没见过私人搬家需要动用集装箱车的。这些大到桌椅灯具,小到孩子床上装饰品的家当是朱亦兵20多年瑞士生活的印记,尽管也许要面临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关税,但这个“家”还是要跟随他回到中国。从荷兰鹿特丹的港口出发,7个星期的海上航行后,这个满载近20吨家当的集装箱出现在了北京的长安街上……至今还有人觉得朱亦兵一定是疯了,天堂一样的瑞士,著名交响乐团的首席职位,拿着欧洲乐团中数一数二的高薪,一家人享受着高福利的生活,一切都那么优美和谐,就这样扔了!回到中国的朱亦兵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同时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大提琴重奏组合,10年来在几十个城市的学校,机关,企业进行了200多场公益演出,曾经坐了50个小时的火车去西藏,也爬上过机场调度室的塔楼。有舞台就演,没舞台也坐在那演,直到有人过来听。朱亦兵一点都不否认10年前的回国是一次冲动,而且是人生中第一次冲动,“以前的生活都是用脑子精密计划的,那次的决定是我第一次用本能操作自己,这才发现本能是多么美好。”“有多美好?”“这10年我在活着,醒着活着”,朱亦兵说。回国后的生活,朱亦兵比喻像花草“换盆”,困难很多,不适应很多,之所以能存活到今天,全因内心是淡定坦然的,“我们总想改变别人,改变社会,甚至改变世界,这些都是妄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别人改变自己。这一点,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还在坚持。”,“对错是别人决定的,真假是自己知道的,我们就这么一点生命之本,还不保留一下,坚持一下,爱护一下?”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北京站 b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