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不是一则绕口令。
在心灵成长的教导中,我们不断会看到“接纳”这个词,然而,什么是接纳?我们到底要如何接纳?当不能做到“接纳”的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呢?
有的人生气地说“我没有生气”,忧伤地说“我过得很好!”,情绪化地说“我没有情绪!”,愤怒地说“我可以包容”……当然也许你会反问:难道不需要有所掩饰和压制吗?否则不就各种情绪肆意泛滥伤害他人?但是,情绪终究是要出来的,可怕的不是一开始的情绪,而是经过压制后得不到释放,情绪就会变本加厉,对抗情绪的结果就是助长情绪,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去压制,也就是更大的力气去助长,最后,往往伤害他人和自己更深,只不过推迟了发作时间而已。
当一个人升起负面情绪及念头时,他提醒自己要去觉察,于是他一边告诉自己要接纳,一方面又没有真的做到接纳,如此,纠结就产生了——“我已经走在心灵成长的路上了,怎么还是无法接纳呢?”、“我怎么又上脑了?我应该接纳啊!”、“我不可以动怒,因为我现在境界比他们高”……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模式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的,我们的修行状态也是起起伏伏的,即使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和理论,也明白我们要觉察而不是评判,但是往往真的就是做不到,越是压制“情绪”,我们的情绪越是呼啸而来,越是压制“评判”,评判就愈演愈烈,越是无法接纳,越要变换各种花样表现出接纳到头来,还是没有接纳,导致了内在的扭曲,终于一遇到事情控制不住了,所有心灵成长的道理全部抛诸脑后,自己以往的自动化应对模式启动,过后又自责——“哎,我刚才又多疑了!”、“我刚才又情绪化了!造业了!”、“我又忍不住发了火,层级下降了!”……
其实,我们只需要客观地去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些起心动念里面当然也就包括了“不能接纳”和“评判”,“评判”也是一种模式,如果有了“评判”,就接受这个评判,只要带着觉知,你有任何念头都没有关系,只是带着觉知去观察这些念头,不要去试图压制念头或者加以解释、合理化,更不能欺骗自己和他人以迎合心灵成长教诲的标准。
一个容易上脑的人,他的脑子里24小时都是纷飞的念头,当他开始学习心灵成长课程后,可能就会去觉察到这些念头,但是评判也随之发生,于是,他的脑子就开始用在“如何不再上脑?”,类似的,一个情绪化的人也开始带着情绪地压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一连串的纠结产生了,可能比自我觉察前还要纠结——“我为什么还不能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为什么还会有这么激烈的情绪?”、“我是个有修为的人,应该超越我的情绪!”……
心灵成长并不是要制造新的纠结,在内心建立新的战场,而是要去放下,所以,真正的接纳就要接纳自己的“不接纳”开始,你有情绪了,去接纳,你没有做到接纳,也接纳这个“没有接纳”、“不愿接纳”、“不完全接纳”、“暂时还没有接纳”等各种状态!总之,无论出现任何状况,都让自己只是去看到,成长就是为了唤起觉知,只要是觉知的,那么你在评判,你在发火,你有妄念,你就接纳你的评判,怒火和妄念。 同时,你也无须要求自己要去接纳你的评判、怒火和妄念,如果就是无法接纳,那也OK,只是去看到,看到就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是让你不要纠结,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只是建议你在纠结的时候,去看着这份纠结,让我们的各种起心动念来来去去,放过它们,让它们不受干扰地自行生灭,如此你的内在才有喘息的放松空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觉醒之路就是反复无常之路,自我修行之路就像西游记里的漫长取经之路,时而惊涛骇浪,时而阳光明媚没有永远的高峰,也没有永远的低谷,这里面也没有任何“进步”或者“退步”,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即使这颗心一次次沉沦,也要带着觉知沉沦,看清“陷入低谷”的自我状态,既然世事无常,我们的修行状态,包括我们这颗心也“无常”,这些艰难险阻都是由佛学所说的“业力”决定,对此我们做不了什么,所以不需要评价,比较修行的任何状态,只是带着觉知去体验一切状况,一路向光,坚定地朝向光明的方向,而唯有你的内在获得放松,才会有能量和力量去到你想要的方向!
(文/九型人格导师 裴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