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就是通过语音、文字、图形等信息,传递自己的意向,让对方明白、接受甚至反馈,以达到合作的目的。
沟通无处不在,无时没有:早晨起床,我们按下开关,打开电灯;上班后,和同事探讨工作,交流思想,达成共识;通过互联网,发送文件给合作对象;商业谈判等。这些都属于沟通。
在沟通前,人们夜以继日地规划好沟通的方案,可是在表达的时候,可能只能表达出自己80% 的想法,而对方仅能听进去60%的内容,这60%的内容也不是100%听懂,对方可能也就听懂了40%的内容,结果到了真正行动时可能只有20%。这就是著名的沟通漏斗效应(见下图)。
人们为了能让心中想的100%,尽可能多地被对方接受,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他们开始重视沟通,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沟通知识和技巧。但是,在实际沟通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甚至导致冲突。有时候,造成沟通冲突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几个容易被忽视的词语。比如:
1、你们、他们
领导批评下属:“早就告诉过你们,你们就是不听!”
成员向领导反映情况:“这事是他们干的,我提醒过他们,他们无视我的存在,你们领导应该管管。”
老婆生气,对着儿子责备丈夫:“你们父子们,……”,很显然把儿子划到了父亲那边。
许多朋友,一出口就喜欢说“你们……”、“他们……”,这样无疑是将自己排挤出群,形成孤立,对方当然不会把你当自己人,沟通变成了谈判、交易。
建议多用:“咱们”、“我们”。
2、但是
团队成员兴冲冲地向你汇报工作成果,你希望他能再提高一些,当时你这样表达:“你的工作表现很好,成绩也很突出,但是没有形成书面报告,……”。当成员听到这里时,热乎乎的心凉了半截。他将不愿意继续听你的建议,而且他会觉得你故意显摆、刁难。
试想一下,如果你换种方式,比如说:“你的工作表现很好,成绩也很突出,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形成一份书面报告,……”
感觉不一样了吧?事后,成员一定会抽出时间把报告补上,而且他会感觉你是在帮助他成长。
建议多用:“如果”、“是否”、“能否”。
3、务必
2015年,在热炒“互联网+”的同时,大家提倡“合伙式”,这说明了对人的尊重和重视。也就是说,我们在给别人下达任务时,尽量少用“你务必……”,否则,他绝对会反抗,也绝对不会重视你的“务必”。
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请您考虑一下……”、“拜托大家再努力一把,……” 。对方得到了尊重,不会拒绝友好而礼貌的要求。
建议多用:“拜托”、“请您”、“希望”。
4、错
当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项工作计划浸上了水,他正在向客户道歉。你当然知道,他犯了错误,惹恼了客户,于是你对他说:“这件事情是你的错,你必须承担责任。”
这样一来,于事无补,只会引起双方的厌烦。你不但没有调和双方的矛盾,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争端。
所以,把你的否定态度表达得委婉一些,实事求是地说明你的理由。比如说:“你这样做的确是有不妥的地方,你最好能够为此承担责任。”
建议多用:“欠妥”、“不妥”。
5、老实说
想拉拢下属,表白自己和大家一心,“老实说工作有点难度,……”。感觉自己是很诚心,试想一下,对方会不会认为“这次老实说了,以前都不是实话?”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越描越黑,越想表明自己的真心,越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
如果换种方式表达:“我觉得工作确实有点难度,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或者,“工作确实有难度,大家觉得咱们该怎么办好呢?如果咱们齐心协力,……”,效果截然不同。
建议多用:“我觉得”、“大家觉得”。
6、本来
同事之间,观点不同,各自持不同看法,你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本来是持不同看法的。”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词语,却不但没有突出你的立场,反而让你没有了立场。
换种说法试试,“我虽然持有不同看法,不过……”
建议多用:“虽然”。
写到这里,笔者需要澄清一下,不是这些词绝对不能用,只是平常情况少用。如果在特定环境,可以酌情使用。比如,在消防现场,领导安排工作,完全可以使用“务必”、“你们”、“他们”、“错”等词语,否则程度、界限不明确。
生活中、工作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词汇,需要我们一块发觉。当发现一个,立马改掉一个,我们就向高效沟通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