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愈发无力,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不断被下调,IMF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也由3.8%下调至3.3%,反映着全球经济的持续恶化。我们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3%。
2016年,各经济体之间的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美国基于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回暖,在金融危机后率先出清,进入景气周期;欧洲、日本复苏稍弱,走在量化宽松的边缘;以中国为代表的制造型新兴经济体将继续面临债务型通缩和产能过剩带来的巨大挑战,经济增速中枢下行大势持续;以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为代表的资源型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汇率贬值、资本流出、通胀高企、经济萧条等多重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由新兴经济体转向发达经济体。
二、地缘政治风险加大 局部爆发重大冲突
中东利益纠葛错综复杂,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加大,全球局部反恐战争愈演愈烈,会在2016年让本就疲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具体到地域来看,难民移民危机正在不断冲击着欧洲政局与经济面的稳定性,2016不排除引发新一轮难民危机;叙利亚内战愈演愈烈,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明争暗斗可能会持续升级;恐怖袭击与恐怖威胁存在着继续在全球上演的可能性,反恐战争范围或许不断扩大。
三、全球现流动性收缩 美元波动中触顶部
美联储加息,使全球资本流向美国,资本美元流动性紧缩;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全球需求端持续疲软,商品美元流动性紧缩;石油价格屡创新低,美国石油解除禁运,石油美元流动性持续缩水。预计2016年全球流动性紧缩,全球性的美元外汇储备有可能持续下降。这将进一步促进美元强势。
但2016年美元不会一路猛进,在100-110高位区间震荡徘徊将是大概率事件。回顾美元走势,可以发现,一般美元每6年一个周期,而且每个周期的顶部越来越低,按这样的技术趋势推演,本轮美元上涨周期起于2011年,2017年将到达顶部,上涨至顶部的幅度不会超过50%,那么顶部最高点大概在110左右。
四、石油价格持续探底 大宗商品再创新低
2016,石油供需难达平衡,价格有望创出价格新低,30美元/桶可能是全年的价格顶部。预计OPEC原油产量将增长至3400-3500万桶/天;美国解除石油禁运,产出有望大幅提升;伊朗也将逐渐释放石油供给产能。产油组织减产无望,组织内各国家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诉求存在巨大差异,短期内难以成为有效一致行动人,局部的反恐战争和政治摩擦也并没有对供给产生实质影响。基本金属仍将处于漫漫熊途,美元强势压制商品价格,供应过剩局面短期难以改观,全球铁矿石产量持续攀升,铜商品需求难以企稳,个别小金属存在短期需求上升行情。我们预计2016年全球大宗商品将继续在底部震荡徘徊,最好的情况仅是存在月度级别的小级别反弹行情,下行大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刘华鹏老师在河南电信讲授互联网+营销
五、美国加息节奏纠结 加息失误引致黑天鹅
2016年,美联储的加息和幅度将成为决定全球资本市场走势的关键。一旦加息频率与幅度与市场预期出现偏移,国际市场将产生剧烈扰动,引致发生黑天鹅事件。扰动方式类似近期欧洲央行量化宽松决策与市场预期的偏差,但是影响力和破坏力将远大于欧洲央行事件。
美联储与市场对美国经济未来走势和加息幅度存在预判分歧,美联储展望更为乐观,计划加息四次,目标1.375%。但市场情绪较为悲观,认为美国通胀低迷、消费消化、美元强势、地产复苏放缓以及全球复苏节奏不足以支撑美联储过快加息。一旦美联储加息频率过快、幅度过大,将导致全球流动性的迅猛锁紧,引发汇率市场、利率市场、商品市场剧烈连锁反应。
六、英国退欧引发动荡 欧日边际弱化量宽
2016年,欧盟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来自英国的退出。英国将于2016或2017年进行公投,一旦公投结果是退出欧盟,将引起英镑汇率、欧元汇率、英国及欧洲资本市场的巨震。虽然目前卡梅伦尚未公布具体公投日期,但全球市场均在紧盯英国行动。
此外,欧盟有较大概率在2016年边际退出量化宽松。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宽松环境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无论美国、欧洲还是日本,或早或晚都会退出宽松,所不同的只是退出的节奏和幅度。2016年,美国率先开始这一进程,欧洲、日本经济基本面暂时不满足完全退出条件,但不排除在边际上减弱宽松的情况。欧洲经济近期有企稳迹象,因此欧洲央行近期推出的延长QE时间、降低QE强度的货币政策。从历史上来看,欧美之间的货币政策总是趋向于同步,基于欧洲央行近期的政策选择,已经表明了未来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方向。在日本,安倍经济学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边际效力日趋式微,货币宽松政策的有效性和作用力正在逐步减弱。2016年,如果通胀水平仍旧未实现上升,日本很可能重新考虑其宽松政策,出现类似欧洲央行的放慢宽松脚步、重新思考政策方向与方式的可能性较大。
每一个美元升值周期都伴随着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仅仅在美联储加息的一个月内,新兴市场国家就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风险事件:俄罗斯卢布兑美元跌至历史最低点;阿根廷放弃外汇管制与干预,比索一夜间贬值50%;阿塞拜疆马纳特汇率崩盘;中东酝酿石油美元危机,沙特外汇储备锐减,赤字高企。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压力也在持续,巴西、俄罗斯等国CPI不断飙升。
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严重依赖资源出口国家的危机链条是:全球美元流动性紧缩,导致各国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压力剧增,贸易余额持续降低、外汇储备锐减、财政赤字出现,进而政府放弃汇率管控,导致汇率崩盘,国内恶性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被迫紧缩。高通胀、高利率的政策环境,严重抑制了企业投资意愿与能力,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放缓,最坏的情况是引发经济萧条。
八、人民币或继续贬值 外溢效应或引震荡
人民币的汇改进程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是2016年全球市场关注的重点,8.11汇改的威力以及让全球见识到了中国货币的力量。虽然中国政府不断强调人民币不存在长期大幅贬值的基础,但是近期离岸在岸市场汇率差距不断拉大、外汇储备下降压力增加、资本外流趋势难抑,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正在不断升温。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贬值趋势已经比较明确,但是贬值路径和节奏不仅市场难以预测,预计监管部门也并没有明确的路线图。更为可怕的,是人民币贬值后导致的周边国家竞相贬值,引致货币战争。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来看,随着人民币加入SDR、汇率政策改革深入、与美元实现进一步脱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望在2016年提速。人民币贬值的外溢效应在2016年或引起新一轮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九、工厂向东南亚转移 大量外资撤离中国
随着中国人口拐点和人口抚养比拐点的接连显现,中国劳动力人口近年来连续缩减,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不少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正在逐步将加工厂迁往劳动力更充裕、劳动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例如越南、印度等国,以保证产品的利润空间。2016年,这一大规模迁徙趋势将愈发明显,预计越南等国家将承接中国大多直接投资和生产订单,逐步成为新的“世界工厂”。更为可怕的是,如LG、英特尔、微软在内的高科技公司在也在加紧撤离趋势,在全球寻找新的投资地。
十、信用违约集中爆发 信用危机正在酝酿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个别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或衰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美联储加息落地,全球信用债务风险不断酝酿。根据EPFR数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当周,全球投资者从债市撤出基金131亿美元,创下两年半来的记录。撤资的主要原因来自信用债,投资者从垃圾债券基金中撤出了53亿美元。2016年,信用债尤其是高收益债或垃圾债的信用风险或许会出现集中爆发,但同时在巨大的风险中,信用债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收益机会,这在全球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对于信用研究能力较强的机构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投资配置机会。2015年,全球共有111家企业债务违约,是2009年金融危机结束后违约次数最多的一年,其中仅60%来自美国,位列第一,而紧随其后的是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占比23%。标普预计到2016年9月,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美国公司债违约率将会上升至3.3%。同时,中国信用债市场极有可能打破刚性对付,或许引发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违约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