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硕斌:高效切入智者思维的“读书解码法”
2016-01-20 41790

          人类顿悟学问智慧究竟有哪些重要途径?我们在前面章节特别探究过古圣先贤成就大道学问大多都是直接参天悟地,“仰观象于天,俯察理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静定中大通。虽说不执著于文字相,但文字毕竟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经验传承方式,而且重要经典、优秀著作均是智者们接引后学的最重要手段。因此,如何高效读书,高效解码文字知识也是现代最重要成就学问的方式之一。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什么书对成就学问最具方便?什么著作更具价值?

          从西方文明的学科论,认知科学、思维学、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这些学科是所有其他学科的基石,研究任何其它学科体系从根本上说均无法与之脱离。从中西方学问体系比较论,以唯物论为基础的西方科学文明就不如以超越唯物、唯心二元论的东方一元智慧文明来得究竟圆满。从探究学问的思维模式上论,西方以“分析还原思维”为基础的发散性学科创生理路难以与中国以“太极思维”为基础的融会贯通性大道学问成就理路媲美。

         另外,西方著作总体来说文字繁多,思想偏少,中国大道经典著作文字均不太多,妙义则无穷。从有限的生命周期论,贯通中国国学核心经典更具生命意义。而就生命一生的觉悟论,读中国国学经典最具价值,因为大道学问往往能一通百通。

          国学最具大智慧的核心经典有《易经》、《大学》、《中庸》、《道德经》、《心经》、《坛经》、《阴符经》、《黄帝内经》,更有慧缘者可直接契入佛家《金刚经》、《楞严经》、《华法华经》三部大经。这些经典是不宜按常规方式解读的,特别不能过于依赖前人或学者之流的注释,但可用作参考。另外,读经的心境与用心状态非常关键,应清静没有执念,能与文字境相合为一,否则难解真实义,特别是道家和佛家的经典。

         那从文字义上究竟要如何读国学之大道经典呢?

         好比《道德经》,五千多字,九九八十一章,每章不过几句话,每天不过研读几句话而已,但均直指宇宙生命之真实真理。每句话除去语气词及明显指向类词语,关键字词不过几个,如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道”、“名”、“常”、“无”、“有”、“妙”、“徼”等概念字最为核心。因其处于第一章,直接揭示万事万物的真理和修证方式,属于全文总纲,意义和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那这些大道经典中的核心概念字应如何解读呢?找寻其源头本义,并将其放到最普适的环境中去印证。

         “道”字我们前面章节用破文字相法已经做过分析。“名”一般学者多翻译成名字意,其实名字不过是符号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生命意识活动的各类概念,天下凡是可以用意识概念概括的事物均不是最普遍的概念,不过是小名、小术。“常”为最最普遍的意思,指适用任何宇宙时空,空间维可引申为大,时间维可引申为恒久,“常道”、“常名”亦可谓大道恒久之道,或大名恒久之名。

         “徼”为边界的意思,最大的范畴莫过于时间空间的边界,还有物质与物质、物质与意识或精神的边界,人与人的边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界,感性与理性的边界,市场的边界,太极阴阳鱼之间的边界等等。老子提醒我们这个世道是个“有”的世界,要真正明了“有”世界须关注万事万物之间的边界,因为其内蕴“和合”之道及二元与一元的哲学大智慧。从修证上说,这也是“有”世界向“无”世界回归的重要方便。“常无”则是空诸一切的禅定修证状态,亦是万物未生之始时的原始状态,这时老子用了一个“妙”字和“玄”字来形容,如何玄如何妙呢?究竟指什么需要自己在“常无”实修中才能亲见印证。

         还有我们在前面章节谈到的组成“悟”之“口”字。口是代表生命形式最基础的符号,具与外在环境或外面系统交流通道的意思,意谓洞、窍。人有九窍,上面七窍下面两窍。人体就是通过这些窍与外界形成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而存在生命的形式。生命如同一个“无底洞”,天天往里面倒水、倒饭、倒菜,甚至倒营养品或药,但却永远倒不满。九的数理要注意,《西游记》中有九九八十一难,中国古人说九九归真内蕴深意。“口”字符号如从生命基本功能论则为吃东西的嘴,还可为言,善言、恶言、绮语、妄语、真言等,佛学智慧均洞察得较细微。如果一些人看到“口”字即仅仅默认为嘴的意思,其无量生命大道意当下便被小道小术化了,所谓短见、断见、偏见。研读大道经典最忌如此。

         所以说,研读大道经典首先必须穷根究底,直溯关键概念的源头;其次对其衍生义要能普适于各类环境,通达无碍,放之四海皆不与真实相违背。所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从思维学上说,思维的深度广度均具无量义才不悖真理,这本身即是圆证真理成就大学问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古今中外各类不通人士的注释学问所误。

         另外,大道经典中文章段落的标点断句也要注意,不同标点有时意义外延相差较大,特别是佛、道、禅宗公案等核心经典。如《道德经》第一章有些版本的标点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对于我们世道一般专业学问如何对读其书进行高效解码,是否有顿悟的方便法呢?有,你得懂得如何切入智者的思维。

         而这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智者的思维。我们说一个学者著书立说,稍微有点水平的在对书名的定夺上均不会胡来,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书名表现出来。书名即反映了作者核心思想,从另一角度说,书名即是解码一本书的密钥。直接解码书名基本可以抓住作者的核心思想。

         如何解码书名呢?参悟法。通过参问的方式切入。比如《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如何参问,将其核心思想问出来呢?书名不外乎五个字,忽略掉明显指向意义的文字,找到最核心的概念是关键。最核心的字是什么呢?“平”字。我们按参悟法之参问方式将疑问词分别往里套,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核心问题,不同问题代表不同的思维维度。如:

          世界为什么会变平?——系对内在规律和必然性的探究。

          什么是平的?——按太极思维即可意识到“平”对应的正是“不平”,继续参问下去,什么是不平的呢?高低起伏的,引申为有障碍,不易流通通达。

          世界变平之前是怎样的,变平之后呢?——有障碍的世界,人类活动圈子较小,地球相对就显得大了;变平后世界感觉就小了,所谓“地球村”概念;从商业圈子的规模变化来论就是“经济全球化”概念。

         让世界变平的方式有哪些?—— 一个方面是修路,中国刚改革开放时有句名言说“要致富先修路”,反映的正是变平的重要方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一百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与修路战略不能说没有必然。中国高铁里程全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全世界第二,目前仅次于美国。还有就是信息通路障碍的打通,这正是信息科技越来越主导现代文明的意义所在。

          平有哪些含义,蕴含了哪些思想?——和平的平、太平的平、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平、邓小平习近平两个主要领导人的名字均应了这个平字,只是平的程度有差异而已。还有平衡的平、水平的平,均含有中庸中道的意义。

          以上是从书名关键字概念直接问出书之核心问题,亦是对作者的思想直接进行解码,并且问问题过程本身即是思维的锻炼过程。那对书名进行参问后如何印证自己的解码思路与作者的异同呢?

          一本书的内容提要或前言非常重要,作者一般都会在此处介绍其主要思想。但一般学人往往不当一回事,觉得无关紧要而一眼带过,所以说,不同头脑或不同阅历者关注点是截然不同的。再其次,要较详细地了解作者行文思路及内在主线,最好的印证就是浏览书之目录,基本可以较详尽地看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还可洞察一本书的内涵意义、学问层次、作者的个性及智慧水准等。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对于物理世界交通路网发展让世界变平的思想并未做揭示,反映了作者思维上的局限性。作者主要是对信息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趋势做了较全面的梳理。揭示出网络时代、数字化时代对时空的超越,对商业环境造成的变革,提出针对经济全球化的政经理念、商业模式解决思路。

         西方学者做学问的通常思路是,发现几个核心理念或具一定价值思想后,找到很多案例进行论证,形成一部大部头著作,然后为了最佳的市场效果将其工具化。《世界是平的》全书就有五百多页,绝大部分都是资料,作为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章节上,对于人类有限的寿命来说不啻于在浪费我们的生命。

        最后要提醒的是,对于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的读者,孩子日常学业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物。“读书解码法”对孩子学业的系统思路梳理意义极大,即对孩子打通各类学科的内在理路具极大价值。

        现代教育体制中,孩子的学习过程总体是被动的,均是被大人们规划出来的学习内容,对于各类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及其内在系统理路没有清晰的认识。而且不懂得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对学习领悟的重要意义。换句较学术的话说,就是对各类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不明了,每堂课程老师讲的知识难以在自己脑海里(即自我知识体系中)各归其位,自然杂乱而没有条理,也难以记忆。真学通的人几乎不用怎么记忆,因为明了万事万物的内在理路,所谓通道明理。任何外相均是符号,均可显现出与之相关事物的内在理路。我曾在《融通之道——从知识、能力到智慧》一书中专门写过一篇“不需要记忆才是真记忆”文章,有兴趣者可以在www.glswpx.com上查阅电子文档。

        因此,如何引导孩子的关注点,特别是对一些核心知识体系结构的关键点概念;如何帮助孩子梳理课程体系的内在理路,如何帮助孩子完善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乃是入顿悟之门的关键。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北京站 b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