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维结构思维
三维结构思维,即由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形成的理论思维,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题研发、工程设计、大型项目上马等最常规的系统思维方式;也是商业经营、企业管理等各类理论创建的基础思维理路。
(1)逻辑维即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包括问题阐述、目标选择、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计划。
(2)时间维是工作执行的阶段,沿时间维发展。对一个工程来说,一般有七个阶段,规划制订、初步设计、研制开发、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3)知识维则指除需要使用某些共性知识外,还要使用各种专业知识。
2、分析还原思维
分析还原思维简称分析,我们日常最常用的分析词语即来源于此。对于复杂问题,难以理清头绪,便需要对它进行分解,在其组成结构中找答案,所谓复杂问题简单化。
但由于所谓的西方现代科学对世界整体性总体是未知的,对物质内在结构的性质和原理不了解,必然导致分解是割裂的、支离破碎的。而东方智慧文化是已知文化,即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而来接引众生,有着本质差别,东方文化的分解是本着宇宙之道(已知文化系明“道”文化)全息统一地系统分解,行的是太极之到道,天人合一。如庖丁解牛,顺其经络理路,游刃有余。
这是现代实证科学研究未知宇宙的根本方法。系现代文明最具标志性的思维形式,形成现代18000多种专业或学科成果,以致专家遍地,大家难寻。同时,也是导致现代科学、现代文明难以融通融合的最大逻辑障碍;也是现代文明难以向更高智慧层面跃进的根本所在,所谓技术日新还月异,科学迈步还不前。
3、系统思维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曾被学术界称为现代科学哲学发展最具标志性的三大科学成果。其中系统论之系统思维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弥补了现代科学分析还原思维的不足。
系统通常按照物质与能量的传递被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存在物质与能量交流的系统被定义为开放系统;只存在能量交流没有物质的直接交流被称为封闭系统,比如地球系统;既无物质,也无能量交流的为孤立系统,比如太阳系。(原则上,绝对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
系统思维仍是基于对问题整体结构的解码、解构,不过,系对分析还原思维的进一步完善。这是人类文明由“分”到“合”发展的必然。其充分探索结构的内在联系,使之能成为全面、整体解决问题的理路(至于所探求到的内在理路是否符合真实、真理就难以判断了),并将它融合在轻重缓急原则中进行表达。因为凡结构就一定具备整体与局部之分别。系统思维要求我们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必须要关注到其存在的环境,要求具备整体观、全局观。
4、整合思维
整合思维系源于对资源整合方法的各种思路的思维结构、思维模式。多用于工作、经营、管理、策划、创业、创新、创意等运营实战的方方面面。整合思维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是:
什么不是资源?——资源概念突破
资源为什么会不起大作用?——资源不成为资源的问题
什么是资源沉没,有哪些资源沉没了?
资源与资源间如何形成合理结构?
资源开发的原理和程序是怎样的?
价值观修炼如何推动资源的充分利用?
整合思维追求零成本策划。整合思维不局限于任何思维模式。
5、辨证思维
为追求原理的通达,辨别、思辨,基于严密的逻辑推论;带有较强的辩驳、批驳,蕴含辨正意,即辨别正确。在这里,我们经常要严守一个前提,即在我们辨证的问题或事件上一定有一个正确的、最好的或认为符合真理性的、确定的。
但世界难道没有多种可能性么?伟大如爱因斯坦也不免认为“上帝不是在丢骰子”,认为宇宙是确定的、实在的。但随着微观领域量子力学的发展,似乎发现在量子世界,宇宙是测不准的——遵循“测不准原理”。
不过这仍是过程中的阶段性思想,佛家把这类称之为“断见”。如果我们能真正进入到量子数量级的时空,我们或许可以很肯定地发现其实实在在的必然性。我们人类文明经常是将无明处表达成或然律或不可知论,或在二元推论中直接进入悖论。当这一切成为理所当然,文明的堕落也就是必然了。
另外,从其它视角重新观照辨证思维,之所以会产生辨证思维,之所以会形成逻辑,更多的是源于我们对价值观真理性的迷失,对价值观建立基础的无明。本书“第三篇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关键——思维力”章节中做了较详尽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辨证思维一般多从收、放、正、反进行思维过程控制。具体如下:
收:归纳性思维
放:发散性思维(如:脑力风暴)
正:演绎性思维
反:逆向性思维
6、 平行性思维和六顶思考帽
平行性思维要点其实非常简单,用爱德华教授的通俗话讲就是“你不能通过把同一个洞越挖越深,来实现在不同的地方挖出不同的洞” 。不同地方挖不同的洞,这种思维方式具平行意,所以称之为平行思维。如果思维线路纠集交叉于某点上,必会相碰撞而形成辩证式思维。
平行思维要求每一位思考者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平行同等对待,而不是批驳。用平行思维取代辩论性、批驳性思维,有利于找到多种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
六顶思考帽法则要求我们在每次思考问题时,应变换多个角色,从而破除我们的个性、偏执或思维定式带来的局限。为便于提醒人们这六个方面各自的重要作用,创建者爱德华·德波若教授用了六种颜色的帽子象征性地表示,如:
Ø 白色帽:客观事实、信息和数字
Ø 红色帽:暗示着愤怒、狂暴,代表情绪上的感觉、知觉和预感
Ø 黄色帽:乐观,包含着希望和正面思想
Ø 黑色帽:暗示负面因素,代表对负面因素的关注、评估风险
Ø 绿色帽:代表创意和创造性的想法
Ø 蓝色帽:代表思维过程的控制与组织,唯一一个可以控制其它思考帽的使用
六顶思考帽则是运用平行性思维的实用方法。虽然在当前国际上较流行,但它仅是一种思维工具,更多地用在思维前的固化思路上,对于思维机制和思维过程的控制,并无根本作用,就更无法保证思维成果、成效。所以,六顶思考帽运用得好,充其量会让你成为一个会思考者,但无法让你成为一个思想者、思想家。
这也正是为什么要揭示思维力理论体系、融通之道、现代禅悟学等应机学问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