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大师”的留白艺术
——读吴光琛的《黑洞:74种中国企业病的诊断与防治》一书有感
格兰仕集团总裁助理
时下,有关管理、营销、战略的时髦书籍汗牛充栋,车载船装;打着形形色色权威旗号的专家们巧舌如簧,不断创新的新理论犹如暴风骤雨不断敲打着中国老板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可怜的中国老板就像犯错误的“小学生”被专家们搞得晕头转向,中国企业到底患了什么病?是用西药?还是用中药?是挂专家门诊?还请民间大夫?是听大师的,还是听大夫的?借用徐志摩的一首小诗:我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如何看待中国的民营企业?我个人的看法是:一看珠三角,二看长三角;珠三角看珠江东西两岸的“产业集群”与“隐形冠军”,长三角看江浙二省的“小狗经济”与“地瓜经济”。对中国革命理解深刻的新中国CEO毛主席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方言权。本人对珠三角经济与企业近距离观察了近四年,现在还没有“毕业”,我的朋友《珠江商报》资深记者吴光琛在珠三角生活工作了近十年,由于传媒职业的缘故,他近水楼台先得月,与珠三角大大小小的老板成了知音,忠实纪录了他们的爱与愁,笑与泪——这就是他的系列“黑洞”从书。老吴是一个爱热闹,看门道,能总结,善提高的新闻人,夸张一点说,老吴是一个整合了传播资源、企业资源、专家资源的思想者与建设者,同时还是一个简单化、通俗化、本土化的“黑洞大师”。所谓“黑洞”,并非“漏洞”,而是天文学中一种现象,它是一种大自然的力量象征,谁真正读懂了“黑洞”现象,谁就掌握了规律,谁就能大道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春节期间,有段比较轻闲的时间,认真地阅读了老吴的“黑洞”系列丛书,对正在黑暗中摸索的我来说,无疑开启了一扇大门,看到走出“黑暗”的光明与希望。
什么是大师?就是用大白话讲深刻的道理,用大别字写深奥的文章,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什么是专家?就是与大师相反,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行家。复杂化可让专家们的理论体系看上去很美、很重要;复杂化可被用来证明资金、时间和其他资源投入的合理;复杂化也常常是专家拉长工作时段的借口,复杂化也能帮助专家回避最让人害怕的事情:对结果负责。老吴之所以能被业界冠以“黑洞大师”的绰号,并非浪得虚名,他在“光琛诊所”里所讲解的案例,在《珠江商报》商务周刊上所撰写的文章,以及出版的“黑洞系列丛书”所释放的智慧,我觉得他是一个能把复杂的企业管理问题用最通俗语言讲明白的老师,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要点写深讲透的故事高手。正如所有奉行简单原理的爱好者所言:不要让理解的难度超过了需要的程度,重在把问题说明白。比如,老吴将形形色色中国企业病总结为74种,分别为6大科目——即策略的雷同化、执行的形式化、品牌的速成化、营销的狂躁化、资本的空心化、用人的随意化。
老吴行文写书,很有章法与结构,这种写作方式本身体现了简洁的风格:简明扼要,简单有力,通俗易懂,尽量运用减法,删除不必要的累赘,让核心点、关键点、关键词跳出来,扫除普通人阅读障碍,减少与老板对话的成本。老吴的“文字体操“基本招式:1、大师名言——2、案例简介——3、过程分析——4、解决建议。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结构中,老吴的智慧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那就是打破常规,无法无天,以我为主,制定标准。看老吴的书,听老吴的话,吃老吴的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就像任何专科大夫都无法医治“综合症”一样,老吴的“企业四诊法”也无法医治那些病入膏盲的不治之症,因此,奉劝哪些有病无病的企业老板,在大病来临之前,坚持日常的健身锻炼,把基本功练好,把基础课学好,把企业的地基打牢,不要盲目迷信那些形形色色的“流行色涂料”,这些华而不实的“涂料”是无法支撑一幢百年老店的大厦的;书中的缺憾就是老吴这位简单化“黑洞大师”留给企业老板们的“思考空间”和“艺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