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罗振宇讲师,罗振宇联系方式,罗振宇培训师-【讲师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罗振宇:别把专业当生活,因为生活不分专业
2016-01-20 64973
一、陷入了“专业”怪圈


我收到很多信,大部分从自己大学时候悲催地选错了专业开始,洋洋洒洒数万字,中心思想是想问:究竟要不要放弃自己大学的专业,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放弃专业总觉得太可惜了。想着想着,就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了希望和前途。


我们陷入了一个“专业”的怪圈,每个人都过于专注和重视自己那些所谓的“专业”,然后对其他事情一无所知。


上周末和《The New Yorker》的记者吃饭,她采访了一些我在中国做的事情。那几天我非常乱,工作上有一些很头痛且我个人无法控制的事儿。台版的书在补各种类似前言、楔子、致谢方面的文字,陆版的书还在配合改文字,新买的书堆得书架差点倒了,还恰逢色彩教室一批批地买彩笔,志愿者甄选等等。


她问我:“你会继续写书,或者当专业的作家吗?”


“不会。”


“那你想做点什么?”


“做一些新的我没有做过的事情。”


其实,我经常被很多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写字这么好,书出得这么快,要不要去做专业作家?”“图画的这么好,要不要去转行做设计?”“个人业务这么发达,要不要转行做自由职业者?”


每次我回答不要之后,对方便露出遗憾的神色,其实我也有点遗憾,总觉得自己浪费掉了什么……


二、可是生活,它不分专业


我们从小被要求学习,不断地学习,除此以外的事情都不用管。于是当我们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就会格外担心起来。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因为转学到了很远的地方,于是每周都要从家坐公交车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在我所住的那个很大的厂矿小区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就近在厂矿学校上学的,家和学校都在小区里,很放心。一旦要去小区以外的地方,家长便会手把手地领着带着才能走。于是,当有一天我在路边听到一个阿姨A带着高我一头的儿子,向阿姨B骄傲地炫耀:“我儿子可以自己坐公交车了!”我侧头看了看她们,露出鄙夷的神色。


从那个时候我突然就明白:广泛地涉猎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情,才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各种自由。比如我小学的暑假就可以自己坐长途车去另一个城市做社会调研;比如我初中的暑假就可以直接找到福利院的院长,和他讨论做义工的事情;比如现在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找我想要的各种信息,来完成我的一个个梦想。


很多时候我会发现,我们对“专业”太过认真了。似乎除了与之相关的事情,其他全部都是浪费时间。比如小时候我们过多的学习,于是很多人有学习综合症,只要一天不学习,心里就内疚的不行,其实这是一种很极端的心理了,可是我们都没有觉察到。


进入社会以后,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了,但好像很多人都引以为傲。读书,一定要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最不济也是人人都在读的经管、暴富、速成之类的书。聚会,大多是圈里人聚会,圈里就那么几个人,天天聚,彼此做的事情也大同小异。聊天,张口闭口都是自己手里的大合同签了多少,自己笔下的稿子有没有交。就连微博,几乎能由此看到楼主的职业与性格,甚至客户是谁,而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地方。


于是每个人都越走越窄,最后发现如果跳槽,就那么几个公司的选择了。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自己的所学专业,你还知道别的吗?旅行,找不到靠谱的机票代理商。郊游,搞不清路线是什么。看病,分不清流程是什么。


可是生活,它不分专业。


三、差生为什么容易成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学校时学习很好的同学,大多长大进入社会后会变得平庸。相反,那些学业上差一些的同学,进入社会后却如鱼得水。很多人对此解释叫做“混得开”!我仔细想一想,却觉得当年后进的同学,多半早早学会了学校以外的“生活课”,当生活的大幕一拉开,这些同学便立刻跃上舞台翻腾起来;而那些只学会语文、数学、英语的同学,一旦这些学习产品停产,便会出现对生活的各种不适应。


我有个表弟高二就退学去卖手机,后来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卖自行车,家庭聚会的时候忙前忙后地招呼大家,俨然一个到处都能照顾到的小老板。那个每天跟着我偷爷爷饼干的小男孩去哪儿了?


我突然明白,当我在教室里背单词的时候,他勾结外校同学打群架,这是“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的训练;当我在教室里背全球著名城市经纬度的时候,他在台球厅里大打台球,在网吧里联机打网游,这是“社交能力”的体现;当我在背诵“liftthe basket on to the truck”的时候,他在大马路上卖手机,逢人就问有没有手机要买,这是“现金流”概念的初体验。


这一切,我在22岁进入职场的时候,才通过各种头破血流的冲撞习得,撞的时候,内心还傲的要死,觉得社会太黑暗,这一切不是我的错。


当然有很多人会说,你这个例子不对,不能退学去赚钱,那么我又想到了我的同班同学,张CEO。张CEO从初中与我同学,直到大学才分开,那时候我的成绩远好于他,现在他有自己的一家公司,且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居全国领先地位,每天飞来飞去地到处招商引资,老婆也是我的同班同学,经常发个邀请函请我去重庆一游。张CEO从小学习一般般,我估计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跟我的另一位同学杨CEO出去玩、打游戏、逛街、打球去了,生活技能也与时俱进地培养起来,于是今天生活事业都很不错。


我弟弟做过很多事情,我两个妹妹也从路边摆摊卖手机开始起家,现在都结婚生子,生活美满,家庭聚会娴熟自如。倒是我这个一直优秀的姐姐,变得越来越内向,还处于要什么没什么的境界里快要成仙,每次聚会好像领导视察工作,眼里没活,到处插不上手。


而如我一样教育背景好,工作背景好的很多人,每天捏着几张票子打个小车,吃个小餐馆,就觉得生活美好的不行了,因此便失去了很多向外延伸的动力。总觉得目前很好,干嘛要离开?干嘛要没事找事儿寻找不同呢?然后你会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陷入了一个小圈子里,每天就那么几个人互相扯淡、吃饭、玩乐。最高境界也就是刷着微博看到某地不错,就心生向往,其实也就只剩下向往了。


四、错过的风景


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觉得,我的专业在那里,不要走远,不要走远……结果对远方的世界一无所知。


大前年的时候,我刚毕业,每个周末窝在家里,说是要写东西看书,从不郊游,从不娱乐。结果呢?书到底看了几本啊!几本啊!连四季变化都觉察不到地宅着,到底有什么收获啊!人脉不够,来北京5年连故宫都没进去过,我到底用错过的风景换回了什么?


后来的三年,我努力地尝试了很多领域,虽然做得不算特别好,但却觉得自己毕业后的三年,过得充实而美好。最重要的是,那1000多个日日夜夜,是我自己本来想要的模样。我一点都不后悔,在那些日子里,做过的事、爱过的人、犯过的错、流过的泪,他们让我清楚地明白,世界其实很大很大!


我们应该去尝试一些专业以外的事情,因为那些所谓的专业,不过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专业。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专业以外的书,交一些专业以外的朋友,听很多专业以外的故事,观察不同地区不同人是如何生活的,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一种不同于自己的经历。


别把专业当生活,因为生活不分专业。


本文由“知识拆迁队” 陌上花开 选自《知乎日报》。陌上开花欢迎大家关注她的微信,每天为大家分享好文、好书、书单。


陌上开花的微信号:reading1015


 


罗胖曰:
200年的工业社会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假象——


以为顺着专业分工的狭小路径向上攀爬,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办法。


而在现实的世界中,屌丝逆袭仍然罕有,但是隔行抢饭却越来越常见。


原因无非是——


1,专业资源越来越公开、易得。


2,兴趣越来越能造就一个人。


3,跨界越来越是创新的源泉。


你是什么专业,真的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北京站 b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