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孝经》正能量
董齐认为自己虽然年轻,但背后有着一座五千年历史与文化大河山川。通过一本《孝经》,让他见微知著,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恣意汪洋、博大精深。他认为自己作为80后中的一员,年轻正是最大的优势,这样他才可以和与他同龄或比他更年轻的学员们更好地沟通。用他的话来说:儒家是教人拿得起,佛家教人放得下,道家教人看得开。他认为20到40岁之间的人就应该学习儒家,因为他们还处在一个拿得起的年纪。
可是如何才能让年轻的一代中国人真正对国学产生兴趣呢?进而能够将古老的中国思想融进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这是一个困扰董齐的难题。
在后来的实践中,董齐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文化系统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对作为个体的人和人性的探究,在中国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都必须从人性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属性和角度入手。中国文化对人性有着几千年的研究与理解,经典著作和光灿思想不计其数,可以说到处都是文化的入口,同时也到处都是文化的出口。董齐之所以最终选择《孝经》作为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研习和讲授的著作母本。其目的是要通过《孝经》来进入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中最基础的质地开始,用中国人普遍认可的家庭管理的模式和理念,来达到管理企业的目的,也即打造一个独特的、中国式管理的符号系统。
董齐说,他最希望有一天能够在中国的企业里看到这样一种团队协作的情景:员工们自动自发,比如,早上不用打卡,也不用轮流值日打扫卫生。而使员工们这样做的基本前提是,每个人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这就是董齐心中理想的中国家文化向中国企业文化的移植,但董齐深知内在的精神内核和驱动力的高度统一却绝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这就需要可操作的方法论,也就是“术”的问题。
董齐认为,《孝经》就是一面照见中国人灵魂的镜子,中国人可以从中找回自己的乡音,认识真正的自我,更好地把握和了解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内核。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将来也都会成为父母。这种身份置换和认同的关系,构成了中国孝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这是一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精神体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多新的疑问,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国人足够重视并大力建设的伦理体系。当下国人正处在一个伦理观念淡漠、功利思想甚嚣尘上的转型时期,所以我们这个民族的确到了需要传统文化的淋沐和涤清的时刻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