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品结构的平衡发展关乎未来
蒋健才
摘要: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5年雀巢碘超标事件、2006年光明山盟过期奶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直到目前的奶粉激素过量事件,全面引发了奶制品的市场信任危机,奶制品行业的发展一度受到阻碍。
关键词:奶制品 质量 市场 监管 竞争 蒋氏平衡理论
奶制品行业发展受阻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奶制品行业质量出现问题,奶制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蒋健才老师从蒋氏平衡理论出发,认为是两个不平衡所致;一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的不平衡,也是经济学中提到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二就是监管力度与市场的不平衡性。
信息不平衡: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一些生产厂商有弄虚作假及不正当竞争的机会;我们知道,奶制品是一个特殊类的产品,消费者无法从品尝、观察、嗅觉来识别奶制品的质量,必须要有专门的精密仪器检测方可,并且即使不合格的奶粉对正常健康的人体的危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显现出来,奶制品生产厂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才会有劣质奶粉事件、过期奶粉事件。
不正当竞争行为,奶制品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消费者无从真正判别奶制品的优劣,只能单凭主观意识的想当然行为去判别,例如三聚氰胺事件,其就是利用了消费者的默认意识:即奶味浓的就好。
监管力度与市场不平衡:
监管力度与市场的不平衡性,奶制品市场的高额利润导致违规利润远远高于违规成本,这就促成了奶制品生产企业铤而走险。在2009年金融危机严重期间,倾倒牛奶事件就充分反映了我国奶制品监管力度的缺陷。2009年据河北某当地媒体报道,在石家庄市的鹿泉、行唐、元氏等地,最近都不止一次发生过倒奶事件。曾有几天,在一些牛奶收购点每天都有几吨鲜奶因检测不合格而被倒掉。为什么原本合格的牛奶却不合格了?其中一位工作人员道出了原因:“关键是奶多了!企业用不完,检测标准就严了。企业不收购,只好倒掉……是不是质量不合格,这个不太好说。如果企业需要鲜奶100吨,奶农只能提供80吨,那怎么检验都合格;如果你交来了150吨,那最后总要有几十吨不合格。”这严重反映了我国奶制品监管力度的缺陷,检测的标准竟然是受市场供需关系所支配!
质量与品牌,短期利益与长久发展:
纸里包不住火,以质量为代价谋取高额利润,或者是掺杂有害物假象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市场的做法虽然能获利一时,但最终必将为市场所淘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奶制品行业不是水果、蔬菜,能够简单的辨别质量的好坏;它是一个信任产品,正如前文所说,其具有着信息的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双刃剑,可以为心怀不轨的商家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但一旦出现问题,则是彻底毁掉了一个品牌,因为消费者无法判别你新生产的产品是不是合格,再想树立品牌形象,树立企业诚信将是极其困难!正如印度一部电影里所说的:“贼的儿子永远是贼”!
所以说,产品质量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企业来说是应该必须自觉遵守的,并严格自己约束自己的,尤其是关乎民生健康的奶制品行业而言!
质量监管与竞争:
奶制品行业是关乎民生健康的行业,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奶制品问题频发,社会高度关注,加强奶制品监管力度呼吁不断,加强奶制品监管力度已经是势在必行!
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重要货币汇率的变化,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国外产品在我国的竞争优势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以产品质量为代价的发展不但不是发展反而是一道催命符,必将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奶制品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严把质量关:企业不应该是被动的去提高产品质量,而应该是主动的去提高产品质量,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我国奶制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工艺创新:引进、研发新型的产品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省生产成本
产品质量信息平衡:企业可将大量的广告投入拿出一部分,尽可能的建立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平衡,也就是信息对称
走精品路线:廉价路线在乳制品行业并不适应,为什么?因为消费者之所以会在奶制品诸如牛奶、酸奶、奶粉等消费,看重的就是其营养高,选择的是质量信得过产品,廉价反而是被放在最后的位置,奶制品的消费不是在相同价格比质量,而是相同质量比价格,前提就是质量,所以说奶制品的发展路线应该是精品路线。
蒋健才老师介绍:
蒋健才老师自1993年自己下海经商,先后担任广东精信咨询有限公司,福金股票接受系统证券分析师,销售经理;广东电视台股评嘉宾;广州致富股票分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图文总经理,法人;北京东方亿融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证券讲师,华南大区经理;广州博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广东新量子投资管理公司市场总监。一直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证券营销,证券投资分析,投资理财等。 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经验;准确的金融证券趋势判断,投资理财能力。并多次受邀作为香港,内地联合举办的大型金融分析论坛的主讲嘉宾之一。其理论观点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