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领导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1、计划时重要;
2、执行时可要可不要;
3、经费紧张时第一个被砍掉。
二、业务部门培训观念偏差:
1、涉及到培训就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2、一遇到问题就想起培训,应急性培训随之而来;
3、培训是万能的。
三、培训经理有心无力:
1、关于所有培训需求的归集、计划的制定、培训的实施、培训评估、外部的联络等等,只有一个字“忙”;
2、培训部门地位不高,靠业务部门“养”;
3、业绩好没有培训部门的事,业绩不好肯定有培训的一部分责任,简直是“替罪羊”;
四、培训公司运营模式滞后:
1、近几年培训简直是遍地开花,卖课的全国吆喝,只要能讲课的都拉出来讲讲,今天挂上某某公司的高级讲师、高级顾问,明天就成为别的培训公司的讲师,是讲师的错吗?不是,培训公司有错吗?也没有。大家都是为了生存,围绕着这些有限资源轮流做庄。
2、讲师资源匮乏,讲师公共化,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企业还通过培训公司聘请讲师?(1)、发票,(2)、希望通过培训公司给自己在挑选讲师的时候过滤下。但是,出名的讲师还需要过滤吗?自己请讲师不是更省费用?
3、现在还有很多的培训公司认为自己揣了一些讲师的电话,乐此不疲的,埋头于卖课的大海里,赚着讲师差价,这也是大多数培训公司生存之道,长远吗?培训公司自己知道。
4、培训公司的大部分时间在运做讲师时间,本末倒置,服务目标错位,培训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客户,服务于客户的培训目标,而不是围绕着讲师转圈。
5、培训就是上课,讲师讲完课就拍拍屁股走人。
五、讲师讲授内容模式化:讲师有温文儒雅的、激情四射的、滔滔不绝的、照本宣科的等等,不管是什么样的讲师,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灌输、灌输、最后还是灌输”,偶尔搞点游戏与互动热闹下、清醒下、开心下,而后又好象悟到了点什么东西,有时感觉好象又被愚弄,幸运的话,遇到好点的讲师比上班舒服。讲师讲的你听了多少?听进去了吸收多少?吸收了改变行为的多少?无法知道。有的讲师一年讲200多天的课程,其他的时间基本是与飞机“结伴”,有时间与客户充分沟通吗?了解客户的培训目标吗?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吗?……,时间不够,那怎么办?好办,拿着自己的固有的内容与学员去碰撞,碰就碰上了,没有碰上,讲师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六、受训人员叫苦连天:一线员工每天面临着工作的压力,非常不容易盼到休息,可是就被本部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强制去培训,有时侯培训内容雷同,开始学习的时候兴奋了一段时间,而后,出现带人不带心,太累了!各条线领导们只顾他们的培训任务,却忽视了一线员工的感受,而且各条线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充分沟通,何谈培训效果,这样的培训只能培养出员工的“抵触”心理,公司赔了钱又赔了时间,还受到员工的叫骂。
轰轰烈烈的搞了这些年的培训,参加过公开课、内训等形式,听过国内外的著名讲师不下于千、百场,有让你激动流泪的、有让你手舞足蹈的、有能触动心灵深处的等等。回头看看这几年的培训:
1、跟风、攀比心理,你请国内出名的,我就请国际著名的;
2、培训没有规划,就会出现零散培训、重复培训、形式培训、任务培训等等;
3、培训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失去“靠山”;
4、就培训谈培训;
5、培训课堂激动,课后不动;
6、培训效果的固化意识不强,更谈不上行为的改变等。
以上现象的出现,培训怎能形成竞争力、生产力?那怎样就不会出现赔钱又受训?
1、公司领导营造良好的企业培训文化,做好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比人才发展战略,从而形成培训发展规划,培训与开拓市场同样重要,而不是朝令夕改;
2、树立提高业绩从培训开始的观念,培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改变员工的行为,从而提高生产力;
3、培训必须要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独立的部分。培训要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更要与晋升、激励、薪酬等有机的结合。对培训对象要进行分级、分层、分类,在培训的实施方面要归口管理,分级实施,也就是说,人力资源部负责搭台,让各条线部门去唱戏;
4、培训公司的利润增长点从讲师利差中转移到课前的调研,课程的量身定做,讲师的筛选,课后的固化。而不是揣着讲师的电话做“二手贩子”,这就要求培训公司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课程的推广延伸到培训目标的实现。
当然,现在有很多的公司培训方面做的非常的好,有时培训公司也无法与之媲美。有一大批讲师非常有水准,非常的敬业,确实能够给客户带来收益的讲师,他们成为时代的偶像。也有一些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培训公司,他们成为行业的领军人。也许,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就是明年,培训行业就会重新洗牌,那些揣着讲师电话的培训公司面临发展的门槛;企业的培训从感性步入理性;讲师从走马观花到踏踏实实的、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次培训,对得起客户支付的课酬。
到时候,培训就不是赔钱又受训了,而是,培训能够提高生产力,培训能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