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儒家四书六经之一。据文献记载:相传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
李斯将《
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
京房、
郑玄,魏晋时代的
王弼,唐代的
陆德明、
李鼎祚、
孔颖达,宋代的
邵雍、
程颐、
朱熹等等,八卦和五行说不同。
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 释文发表在《
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张立文《
帛书周易注释》,韩仲民《帛易略说》;帛书《易传》释文,最初见
陈鼓应主编《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第六辑,
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续编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卷、
四川大学出版社《易学集成》等书。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
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
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
丁四新《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帛书《易传》共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邢文《帛书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学术专著。
1994年在香港文物市场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十分丰富。
演算易经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
八卦和
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
卦爻象和卦辞、
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当代有山东大学教授
刘大钧等。后者如京房、邵雍等。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 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
莱布尼茨因
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
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
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 自从《京氏
易传》出现后,受朱熹、
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
钟律,八宫卦、
纳甲、纳音则是由
荀爽、
虞翻、
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
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