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东,彭小东讲师,彭小东联系方式,彭小东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广告传媒实战培训导师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彭小东:中国广电传媒“假融合”的15大真误区
2020-01-06 2380

传统媒体尤其是广电传媒究竟该如何融合?全球华人总裁卓越行销力导师暨中国广告传媒培训,品牌竞合力暨切割领导力艺术创始人兼总教练,打造中国实战狼性广告销冠特种兵总教练,中华广告媒介行销力研究院院长彭小东导师指出:如果不能跳出已有的思维陷井和认识误区,必将会影响媒体融合的后续健康发展,无法真正做到媒,竞合力;而随着融媒体建设下沉至最后一公里,一些地方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从而出现“融而不合”、“合而不融”、“虚假繁荣”等看似正确的“假融合”。

1、带病

“带病融合” 丧失原本优势,传统媒体有很多问题,包括机制阻塞、创新不足等,传统媒体出现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新媒体的冲击,甚至与新媒体无关,这些问题大都是传统媒体自身改革不足而长期遗留下来的疾患。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生存危机是个伪命题,不是新媒体造成了传统媒体的生存危机,而是传统媒体在生存不错的时候自己埋下了危机。这样“带病”的传统媒体即使不等到新媒体出现,也同样会被市场抛弃,这样“带病”的传统媒体即使进行融合,也依然不能出现良好的效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应该警惕新媒体重蹈传统媒体覆辙。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传播的覆盖面、触达率和互动性,传统媒体优势则集中在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度,优质的内容才能让用户产生共鸣,内容建设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

彭小东导师观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各的病,要形成媒体的健康融合,不能够“带病”融合,避免融合之后,新媒体学了传统媒体的机制,而传统媒体学会的是不再对新闻源头准确探究,更要警惕融合之后出现内容的娱乐化 、浅薄化和低俗化,从而让传统媒体失去了公信力、专业度和新闻生产流程方面优势。

2、拨款

争取拨款融合 导致“两败俱伤”、所谓“两张皮”,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采编人员交流合作、选题策划、联动报道上互动不多,某种情况下各自是独立王国,互不干预,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所谓“一锅煮”,就是在融合过程中,出现报道、发行、广告、经营混杂在一起的乱象。混杂在一起固然从表面上可以让报纸和网络资源互用,但报网不分,没有自己的特色,实质上也是一种成本浪费。一些地方在融合过程中,过度看重“新媒体”产品,以打造新媒体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唯一标尺,实质成为了一项旧瓶装新酒的文字游戏,甚至将报台网微端强行整合,却失去了各自独立的特色,而在具体运营中却依然“各归各走,各行各事”,这种做法看似在整合新媒体资源,却不顾忌各个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而出现内容与资源两张皮的不匹配融合。


一些地方强行将报纸和电视台进行跨媒体整合,虽然基本上解决了整合问题,但整合之后却无实现融合,统一思想、部门重组、人员结构调整、新模式新业务等深度融合尚未跟上,反倒造成机构的臃肿。

彭小东导师观点:融合发展既不能简单混合,也不能机械结合,更不能生硬捏合。媒体融合应避免“为了合并而合并”,避免跨媒体融合“两败俱伤”,更应该避免为了取得财政拨款而去打造融媒体中心。

3、跳出

未跳出媒体看融合 进行系统化改革,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一方面,媒体融合已上升到的高度,上升到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要想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媒体融合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另一方面,媒体融合要学会跳出媒体看媒体,跳出新闻看融合,要善于借助公共资源和数据资源实现融合,要和社会化的综合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将媒体打造成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

彭小东导师观点:媒体融合正由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转向系统、服务生态融合的大开大合。媒体融合发展应从整个媒体体系上面去理解它,应该超越体制内媒体和体制外媒体、事业体制和企业体制这种惯性思维。

4、大屏

过度痴迷大屏等设备 变“空中楼阁”,关于假融合,中国青年报在题为《检验媒体真假融合的四把标尺》的文章曾指出,至少有四把标尺可以检验和衡量什么是“真融合”,什么是“假融合”:第一把标尺,是不是在统一领导下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把经济效益放在落实意识形态和社会效益前面,那就是假融合。第二把标尺,是不是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媒体内部仍然是多支队伍分做多个平台,那就是假融合。第三把标尺,是不是真正实现了“一支队伍,多个平台”,并正在转型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体?如果还是管理、机制、流程、产品、空间相互割裂的简单报网互动,那就是假融合。第四把标尺,是不是真正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是不是充分传承和发扬主流媒体内容、人才优势推出全媒体精品?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斥巨资建的“中央厨房”一年到头没开过伙,沦为节庆厨房;一些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过度痴迷于大屏等软硬件设备,“指挥大屏”维护费更是高得惊人;一些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只求“上通”不注重“下达”,过度追求政绩效应,做花架子的“面子工程”;一些地方在制定媒体融合规划时,忽略本地当前媒体发展的现状和实际,使得所谓的“媒体融合”变成了一种“为融而合”的“空中楼阁”。

彭小东导师观点:过度重视大屏等硬件设备非但没有带来效益优化,反而造成资源浪费,严重违背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如果在下一步的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依然只注重面子工程,不注重里子建设,必将使融媒体中心建设走向歧途。

5、平台

多平台发布并不意味着媒体影响力的扩大。目前一些媒体过分追求所谓的“全媒体发布”,恨不得只用一个记者,在100个平台完成发布。可是,这重要吗?有效果吗?要知道媒体始终是以内容为王的,优质的内容才能与受众形成联系,如果你的内容不行,只是增加了发布的渠道,终究还是碰不到用户痛点的。那么对于受众而言,你所追求的多平台发布,无非是给他们多增加了几路噪音而已。

6、技术

机构重组、搭建技术平台并不代表媒体融合的实现,它们只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在这些基础工作完成以后,为融媒体平台匹配具有互联网气质的内容和服务才是当务之急。媒体转型最终要实现的是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用户深度连接,而非简单地升级产制模式。

7、移动

移动优先不仅仅是移动先发、内容先行。互联网时代,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媒体机构落实移动优先,需要从资源、内容生产、人力、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地向移动端倾斜,提高移动端在媒体矩阵中的地位和声音。

8、技能

全媒体人才并不意味着要十项全能、一人扛起所有。全媒体人才的要求是培养融合型、专家型人才。融合型人才要具备融合型思维、互联网思维,懂得融合传播的实操要领;而专业型人才则要术业有专攻,善于创新的主攻原创研发,文字功底强的把好文字关等等。融合型人才和融合型团队不一定是人才对技能的全面掌握,而应该是人才协作模式的融合和升级。

9、科技

仅用高科技创新报道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技术升级是媒体融合的第一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黑科技再酷炫,最终的效果也还是要受众说了算的。从表面来看,形式创新往往最直接,最容易获得领导的赞许。但领导喜欢不是最终目标;观众喜欢,才是真本事。强化内容更是核心!

10、支持

财政支持只是媒体融合的助推剂,并非救命稻草。面对媒体融合的总目标,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媒体单位财政支持,同时鼓励媒体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经营,以经营收入解决发展问题,同时反哺新闻宣传主业。这样来看,新闻宣传工作与经营业务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以财政保障新闻宣传,同时在事业体制的范畴内创新经营模式,进行企业化管理,才是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11、建设

县级融媒体建设不止是县委县政府和县级媒体自己的事儿。县级融媒体建设关系到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媒体的全面转型,是省市县三级传播系统全面打通的关键。在地方,省级媒体应积极部署,探索打通地方传播资源的协作共建模式;市级媒体也应做好桥梁,主动尝试,把握改革的先机,而非坐等政策。

12、模式

广电媒体不要过分依赖商业化互联网平台,“入驻”的合作模式有利亦有弊。如今互联网平台都瞄上了“下沉市场”,不少机构主动邀请地方广电入驻自身平台,用广电媒体生产的内容充实自己的平台。对于广电媒体而言,借船出海确实是既省钱又省心,但也面临优质资源外流的尴尬。因此,借船出海的方式可以借鉴,但千万不能依赖。

13、身份

以“身份”和编制定薪资、定职位的惯性思维不可取。在媒体融合的关键时期,最大限度激发人员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是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当务之急,广电媒体是要打破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身份差别,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 同时为体制外人员打通上升通道,释放人才的潜能。另外,对于新媒体人员体系的构建和考核体系的设计都要有单独的标准。例如平台的发稿量、阅读量、订阅量及创收额都要通过科学比例进行统计,计入考核的范围。

14、浏览

不要再死盯着网站和H5的页面浏览量自嗨了,真正该关心的是转化率。内容的传播效率高不高、影响力大不大关键要看形成了多少转化,浏览量这种无限累计的数据不达到一定量级,意义并不大。对于媒体机构来说,浏览量可以作为优化内容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不是自嗨的资本。


15、学习

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论坛一定要找对老师,老师是关键也是核心,针对性也一定要强,千万不能流于形式,学习皮毛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北京站 b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