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光明,綦光明讲师,綦光明联系方式,綦光明培训师-【讲师网】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綦光明:东西方四大圣人
2016-01-20 44340
孔子 mylove888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邑。 孔子长大之后,曾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长得很好。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 孔子入周问礼之后回到鲁国,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可以说,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导师。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来到了齐国。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象国君的样子,臣子要象臣子的样子,父亲要象父亲的样子,儿子要象儿子的样子。”景公听了后说:“对极了!假如国君不象个国君,臣子不象个臣子,父亲不象个父亲,儿子不象个儿子,即使有很多的粮食,我怎么能吃得着呢!”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赏给孔子。 晏婴劝阻说:儒者这种人,能说会道,是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的。他们高傲任性,自以为是;他们重视丧事,竭尽哀情,厚葬而不惜倾家荡产;他们四处游说,乞求官禄。因此,不能用他们来治理国家。现在孔子讲究仪容服饰,详定繁琐的上朝下朝礼节,刻意于小步快走的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就是几代人也学习不完,毕生也搞不清楚。您如果想用这套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不是引导老百姓的好办法。” 晏婴的劝阻生了效。之后,齐景公虽然很有礼貌的接见孔子,可是不再问有关礼的问题了。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加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就离开了齐国,返回了鲁国。 在鲁国,孔子虽在政治上很有成绩,也干了几件大事,如颇具轰动效应的“堕三都”和诛“少正卯”,但是他仕途并不顺畅。在一次国君主持的祭天典礼中,三桓大夫故意不分给他一块祭肉。这在周礼中是一种最严厉的处分。孔子知道自己在仕途上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就出国流亡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当时孔子五十岁左右。他不辞劳苦,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奔走游说。但是,他的主张在各国都未被采纳。在六十三岁的时候,孔子回到了鲁国。鲁国最终也没有重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要求出来做官了。 虽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年龄,但思想的火花却在人生最后的九年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华。孔子潜心于授徒讲学,编篡典籍,儒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在这迟暮的九年里最终形成了。 孔子的时代,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诗》、《书》也残缺不全了。孔子探究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编定了《尚书》、《礼记》。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就开始订正诗乐,使《雅》、《颂》都恢复了原来的曲调。”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选取其中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开头的是叙述男女感情的诗篇,所以说:“《关睢》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先王的乐制从此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 孔子晚年喜欢钻研《周易》,他详细解释了《彖辞》、《锡辞》、《卦》、《文言》等。孔子读《周易》刻苦勤奋,以致把书简的牛皮绳子也磨断了多次。他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 孔子说:“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没有留下好的名声。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留下好名呢?”于是就根据鲁国的史书作了《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止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包括鲁国十二个国君。以鲁国为中心记述,尊奉周王室为正统,以殷商的事迹为借鉴,推而上承夏、商、周的传统,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吴、楚之国自称为王的,在《春秋》中仍贬称为子爵;晋文公与诸侯会盟,实际上是召周襄王入会的,而《春秋》中却避讳说“周天子巡狩来到到河阳”。依此类推。《春秋》就是用这一原则,来褒贬当时的各种事件,后世称之为《春秋》笔法。 最终,孔子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修。孔子用《诗》、《书》、《礼》、《乐》作教材教育弟子,就学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其中贤者七十二人。至于多方面受到孔子的教诲却没有正式入籍的弟子就更多了。 孔子生病了,子贡来看望他。孔子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奉我的主张……”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享年七十三岁,时公元前479年四月己丑日。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行编成的,它成为今天我们认识孔子最直接可靠的资料。孔子告诉了人们什么是中庸,为后世奠定了仁、义、礼、智、信等做人的规范,对中国,乃至东南亚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司马迁说:《诗》中有这样的话:“象高山一般令人瞻仰,象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但读书的人都尊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司马迁的评价是很中肯的。(转载) —————————————————————————————————— 老子 mylove888 春秋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中,除了佛家,没有哪一个学派能比儒家和道家能够更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了。因此,这三家的鼻祖――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长久受到后人的景仰和崇拜。 巧合的是,这三位的出生年月前后不超过二十年。从历史的长远眼光来看,他们是属于同一时代的人。公元前571年二月十五,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五年之后,公元前566年四月初八,释迦牟尼出生于今尼泊尔。又过了十五年,公元前551年八月二十七,孔子出生于山东曲埠。 三位圣者出生于同一时代,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意的安排? 老子 “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相传老子气质禀赋与众不同,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和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老子在周都洛阳住了很久,见到了周王朝的衰微。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老子受到牵连而被罢官。老子深感人世的险恶,就离开了,“自隐无名”,流落四方。 公元前478年9月的一天,93岁高龄的老子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尹喜说:“先生您就要隐居了,以后就听不到先生的教诲了,就请先生勉为其难著书传世吧!”老子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作了短暂停留,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之后,老子西出函谷关,过流沙而去……流沙是指新疆的大沙漠,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 孔子曾到周都,向老子请教礼制。公元前五世纪的某一天,孔子乘坐一辆破旧的牛车,颠簸着進入周都洛阳城。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观看“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学习“道德之规”,因此,拜访熟于礼制的王家藏室史官老子是此行最重要的安排。孔子在完成此次考察之后,说了一句流传后世的话:“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在参照了夏代和商代的基础上制定的,孔子主张用周代的礼仪。可见他此行确实是受益匪浅的。 孔子拜见了老子。老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老子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孔子说:“精髓是宣扬仁义。”老子说:“所谓仁义,是一种惑乱人心的东西,就象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如果你修道,那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 老子又问孔子,“你觉得自己得道了吗?”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这些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对道的正确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的心中。” 孔子说,“我研究《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讲说先王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见了七十多个国君,但他们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老子说,“你说的‘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东西,你说那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旧的东西。” 孔子请教完了周礼,就决心回到鲁国不折不扣地恢复周礼。老子对此持保留意见。因为礼虽是必要的,但要全面恢复周礼,恐怕是无法办到的。世易时移,一些周礼已不适合当时的情况了。因此老子对孔子说:“你所说的这些人,他们的尸骨都已腐朽,只是他们的言论还在罢了。并且君子遇到合适的政治时机就从政,时机不合适就象蓬蒿一样随遇而安。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密藏,不让别人看见,虽然富有却象什么也没有。德高的君子往往象个愚钝的人一样毫不外露。你应该去掉你的骄气和欲望,去掉你所表现出的姿态与神色,去掉你那过于苛求的志向,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 孔子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大丈夫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参观完了其它地方之后,孔子就向老子告辞,带着既有点兴奋又有点失落的心情离开了周都洛阳。兴奋是因为问礼的收获,失落是因为老子的劝告。而在他身后,洛阳东关留下了一块“孔子入周问礼碑”。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子贡很奇怪,就问老师是怎么回事。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我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我可以用丝线去钓它;能飞的,我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上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象龙一样深不可测啊!” 这便是度人的觉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的根本区别。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老子之道,微妙难懂,是神的教化;孔子之言,只不过是人的学问,是规范人类行为道德之法。(转载) —————————————————————————————————— 释迦牟尼 mylove888 当中国的大道在神州大地上流传的时候,与此同时,在同是东方文明古国的印度,释迦牟尼的佛法已经弘传开了。 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劫比罗城。其母摩耶夫人在回娘家途中于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南部)生下释迦牟尼。后世传说释迦牟尼出生后,前行七步,举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下地下,唯我独尊。”这完全是后人瞎编出来的。这宇宙中有无数的诸天神佛,谁敢妄自尊大?释迦牟尼决不会这么做的。这种说法其实是狂热的宗教感情在作怪。佛陀更乐意看到后人按照他的教法去修行,而不是这样无中生有的吹捧。 释迦牟尼从小就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喜欢思考人生的真理。十九岁的时候,释迦牟尼抛弃了王位,离开了王宫,出家修行。当时的印度,有各种宗派的修炼方法。这些修法,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经存在。释迦牟尼先修 “无想定”三年,最后修成了。但他认为那不是道,不是究竟,就舍弃了。释迦牟尼又修“非想-非非想定”三年,最后达到了这个境界。但他发现那也不是道,所以又丢掉不要了。释迦牟尼两次“知非即舍”,当时再也找不到明师,只好自己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他一天只吃一个干果,饿得不成人形。他这样苦修,是要找出一个真理来。但是六年之后,他认为苦行也不是道,就下山去了。 释迦牟尼来到恒河边。瘦弱的他饿得实在撑不住了,昏倒在河边。恰好有一个牧羊女经过,供养他很好的乳酪,释迦牟尼得到了营养,恢复了体力。但他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够指导他的明师,便渡过恒河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发誓非成“无上正等正觉”不可,否则便死在那里。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第四十九天凌晨,他抬头望天,看到了天上的明星。这一望,神通与功能瞬间炸开,他的思维在刹那间被打开,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以前修炼的东西,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及种种开悟后应该知道的事情。由于开悟时释放出的能量冲击波,很大的一个地理范围在释迦牟尼开悟的那一瞬间震动起来。当时的人认为发生了轻微的地震、山崩和海啸,其实是释迦牟尼佛开悟所致。当然,佛的能量是慈悲的,不会伤害到人。释迦牟尼知道自己得道了,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开悟后的智慧与能力。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修行,释迦牟尼佛终于睹明星而悟道。之后,释迦牟尼佛便开始了四十九年的传法生涯。 释迦牟尼佛那一法门的特点叫作“戒、定、慧”。戒就是戒去常人中的一切欲望和执著,定是指人入定修行,慧是指人开悟开慧。大藏经多少万卷,都不离这三个字。当然,它具体的表述铺展开来相当庞杂,但其实质就是这三个字。 当时,印度有八种宗教同时流传。释迦牟尼所传的佛法和另外七种宗教一直发生着意识形态上的争论。当时的婆罗门教势力很大,与释迦牟尼佛的争论最多。 因为释迦牟尼佛传的是正法,在传法过程当中,释迦牟尼佛不断驳倒其它宗教的教理,所以不断有外道中人舍弃外道皈依佛教。如智慧第一的舍利佛原先是婆罗门外道,他与释迦牟尼佛辩论,知道释迦牟尼佛传的是正法,就离开婆罗门成为释迦牟尼佛最有智慧的弟子。这样,释迦牟尼的佛法越来越强盛,而其它宗教就越来越衰微。佛法渐为其它宗教所不容。宗教之间的矛盾激化到最后,出现了裸形外道杀害佛弟子的事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被裸形外道从山上推下的滚石压死,成为佛弟子中第一个殉教弟子。外道还把佛的弟子抓去,投入火坑,或绑在柱子上用箭射死。佛灭度后,佛的弟子曾被五百人一个单位地砍头。这些迫害事件都是非常令人悲痛的! 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其它宗教又开始兴盛起来。印度的佛教经过多次改良,最后结合了婆罗门教的东西,演变成了一种新的宗教——印度教。印度教不再信释迦牟尼,也不供奉什么佛了。所以,佛教在印度产生,最后却在印度消失了。然而在东南亚,在中国等地,佛法广泛地传播开来,深刻的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文化。(转载) —————————————————————————————————— 耶稣 mylove888 题记: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记念神降诞人间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感恩神的慈悲!让我们为人间的善良而祝福祈祷! ◎圣诞节的由来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其实哪一天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它是为纪念救主耶稣降生。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耶稣降生时,有天使报信;耶稣降生时,有东方博士(中国人)朝拜;耶稣,意指"上帝拯救",因为世人都犯了罪,罪使人离开生命的源头,宇宙万物的主宰。罪使人失去公义、仁爱,变得自私、骄傲、贪婪、邪恶。罪破坏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使人活在无可奈何的痛苦之中。罪使人将来要面对永远的刑罚和痛苦,因为上帝是圣洁、公义的!   但是,上帝又是慈爱的主,他赐给世人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成为人的样式(就是圣诞),作我们的救赎主,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他代替了我们的软弱,担当了我们的罪的刑罚。" 上帝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到他身上",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 今天,只要你悔改自己的罪,相信他,接受他做你个人的救主,你的罪就被赦免了,你与上帝就恢复了那起初和睦的关系。 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 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稣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圣诞节的来源   耶稣,又称为基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和中心人物。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降生的节日。我们至今仍然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为了纪念耶稣降生,按他岀生前后而划定的。耶稣降生前称为公元前(B.C.);耶稣降生后称为公元后(A.D.).   圣诞节(Christmas)字面上的意义是庆祝基督。“基督”(Christ)是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受膏者”,是神为了一种特别的目的而分别出来为他所使用的人。“基督”一词相当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Messiah)。根据于古代先知的话所说的,第一世记的犹太人就期待着神所应许的弥赛亚来到。他们相信弥赛亚是一位伟大的解放者。    《路加》记载了当时罗马皇帝亚古士督要作人口普查,所以马利亚和她的丈夫约瑟从他们在拿撒勒的家,回到约瑟祖籍的伯利恒去注册。那地方的客店都满了,他们只好安排在马棚里过夜。就在那里,马利亚生下了耶稣,把他放在马槽里。耶稣在这里诞生的伯利恒城,是约瑟的祖先大卫王所住的地方。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 的预言。并且天使和牧羊人的到来拜访,也向马利亚证明了这一点。    《马太》记载家谱一直记载到童贞女马利亚生下耶稣为止,然后就记载东方(也许是中国)三博士来伯利恒朝拜新生王耶稣。这三博士先到耶路撒冷,告诉当时的犹太王希律说,他们看见了一颗犹太新生王的星。在进一步询问之后,三博士来到了犹大地的伯利恒,找到了马利亚和约瑟住的地方,把贵重的礼物“黄金、乳香、 和没药”献给了耶稣。 耶稣成年后,宣告自己是王、就是犹太人的弥赛亚。后来就是因为宣告自己是基督而引起了争议,受到邪恶的迫害,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相信他三天后复活,所以在复活节纪念耶稣的受难与复活。 耶稣的降生,对世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好消息”,因为是神自己选择来到人间,替世人承担罪来拯救世人,使在世上的人因相信耶稣而得永生上天堂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北京站 b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