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努力营造最佳学习情境,排除影响参与的心理障碍。心理学上说,成年人在舒适、心情放松的情境下,学习效果最佳。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情境,会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会勇于提出问题,积极参与互动。
二、要精心组织培训内容,激发学员参与的欲望,给学员创造参与的机会培训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通过讲故事,做试验,玩游戏,或进行一段精彩动情的演说等方法,让学员产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激发起探究欲望,自觉地溶入教学的氛围中。这一过程,称之为“入题”。
三、注意互动中的交流应是“深度汇谈”式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以擦出思想的火花、寻找到创造性的答案为最终目的,而不是简单的互相汇报一下自己观点的泛泛之谈。
什么是深度汇谈?——要在“汇”字,是全体讨论者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自由交流自己心中的想法,互相探询、支持与启发;是通过智慧的交融与交锋,得到超过个人见解的团体智慧的一种学习活动。
在互动中,首先要激发起学员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入题”,接下来就进入了“解题”阶段,学员间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对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作为教学组织者,培训师应该给予适度引导,及时总结。为了鼓励学员的参与热情,培训师的总结应尽量引用学员的观点。
四、互动过程中应做到师生平等,评论滞后。培训师既是团队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学习团队中的一员。从培训时的讨论中,培训师本身也能获益匪浅。所以,师生间民主式的交往氛围是保证教学中双向、多向交流的前提。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尽量走下讲台,近距离接触学员,溶入学员之间;培训师要放下架子,鼓励师生间展开辩论;不贬低、取笑学员不成熟的答案;在某些方面,培训师要能够放弃自己的观点而认同学员的观点。对于学员提出的有见地的意见,培训师应该表示接受和感谢。在讨论过程中,作为教学中心之一的培训师的观点往往会左右讨论的主调,为了保护学员的发言积极性,营造宽松的气氛,培训师应滞后评论,避免即时的肯定或纠正。评论应该放在讨论结束以后进行,总结时别忘了适当地引用一些学员的观点。
五、在讨论出现冷场时,培训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鼓励学员自己得出结论。经过启发,学员中有人悟出了“学习力的核心在于悟性”这个正确的答案。
六、在培训中适当运用考核,考核是互动的延伸和升华。考核是评估学员阶段学习效果的手段。运用互动的方法培训,学员学得活了,那么考核方式也应该活起来。我们在一流班组长培训班结束时,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再是让学员头疼的纸上答卷、评分,而是采用论坛的形式,淡化个人分数,突出学习小组的团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