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文化深意。《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周易》在我国文化史上这种文化源头和享有最崇高的地位表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不能不说《周易》,否则我们就找不到中国文化的源和根。正因为此,温总理才强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以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为例: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激励一代代清华学子自强不息,厚德做人。
二是教育深意。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但文化所具有的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却是不可小视的。《周易》作为我国文化的源头和它极其丰富的内容,除了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之外。《易经》里的思想更是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正因为此,温总理在讲到推进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时才强调,“文以载道。”文化更具有永久性。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通过有说服力的、贴近民众的方式,将真诚、公平、正义等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的心田。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现实深意。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这场危机,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正因为此,温总理自去年以来,曾先后在国际国内很多公开讲话和考察工作中,反反复强调信心问题,其中,世人皆知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就是一例。就在日前,温总理在会见出席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十三次党的工作会议暨第二十一次纪检工作会议的代表,在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工作、团结、廉洁“三个模范”时还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腔热情地为增强信心、重振经济多做工作。这一次,温总理在讲到金融危机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时又强调。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而信心的增强,源自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并引用《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人做人的信条,也是中国人于危难之际不畏惧、不退缩的文化源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会对未来抱乐观态度,坚定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念,我们会永不言败,坚韧前行。
温总理这些表述,显然是用《周易》上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激励国民,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共克时艰。而这正是《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所在。那就是作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做才能体现人民的意志,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