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美国先锋集团称,计划将中国A股纳入先锋富时新兴
市场ETF,成为美国首只对A股有直接敞口的整体新兴
市场ETF。
4月30日,高盛发表报告指出,A股从成交量和市值来讲已经分别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
市场,“沪港通”大大提升了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的便利度。忽视这样的
市场显然是不明智的。
先锋ETF调整的同时,先锋新兴
市场股指基金也在调整股指标的。A股将占该新兴
市场股指基金新指标的5.6%。先锋是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除了在指数基金行业独步天下,该公司还经营着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其股票
市场总指数已达到4065.6亿美元的资产(截至今年5月5日)。该基金将A股纳入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另一些国际指数开始行动。A股可能会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指数,此事将于下周有结果,MSCI宣布,从11月起,阿里巴巴、京东和新浪等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被纳入MSCI全球指数。
国际化对中国资本
市场有利,监管层对此积极回应。5月2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与包括富时在内的国际知名指数公司保持密切沟通,便利长期资金进入A股
市场。
A股国际化加快,意味着国际资金将进入。高盛预计,如果A股2016年加入MSCI指数,加上已纳入其中的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按当前价格,到2017年年中,中国权重将分别占到MSCI新兴
市场指数和非日亚太指数的31%和29%,“这将给中概股带来300亿美元资金流入,给A股带来170亿美元资金流入”;“如果100%纳入指数,中国将占到MSCI基准指数超过40%的权重,累计资金流入可能高达1500亿美元,不过这个过程将是缓慢但持久的。”
但阻碍A股国际化的因素也很多。先锋集团表示,近期公司已获得投资A股的配额。目前借助QFII额度投资A股,存在配额限制、交易障碍。沪港通开通,深港通尚未开通,从开通后的情况来看,制度障碍是最大的障碍。
A股大热并未引燃海外资金投资沪港通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A股估值偏高,能进的资金已经进入;另一方面是落后的交易规则,如果没有实质性变动,沪港通将持续保持“淡定”。
市场经常会拿QFII同沪港通作比较。以往QFII额度审批得到的多,使用的少,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截至2月27日,QFII累计获批机构为265家,累计获批额度为697.23亿美元。笔者咨询业内人士,已使用的QFII额度仅为300多亿美元。
日前有消息称,QFII、QDII额度审批可能在年内取消。这是早就该有的改变,原本就没有审批的必要,备案风险可控即可。QFII、RQFII额度不放开,就无法足额配置。
不过高盛分析师表示,还有一些因素阻碍A股立即进入国际指数,因为“深港通”还没有开通,而且目前“沪港通”仍存在配额限制和其他交易障碍。沪港通的结算、产权等机制也受到诟病。由于
市场参与者抱怨声不绝,最近沪股通交易规则稍有修改,股票实际权益归属也即财产权发生了变化,但在财产权保护上仍嫌不足,无法打破海外基金在财产保护与交易效率上的担忧。
海外基金透过沪股通买入的A股,原来由香港中央结算担任“名义持有人”,现在中央结算向这些海外基金发一个凭证(Certificate)来证明基金拥有实益权,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中央结算可代为追偿。
A股国际化受到制度掣肘,在内外资本项目开放上,控制风险十分必要,但以滞后的制度对抗
市场风险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更不能表面
市场化的同时实则严格审批。已经开放的部分,应该彻底
市场化,以检测
市场的真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