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普华永道公司根据2018年第1季度的数据,发布了全球市值TOP100排名榜,其中美国以54家遥遥领先,中国以15家(含香港地区2家、台湾地区1家)排名第2,英国5家位列第3。而按照行业分类,全球市值前100家中有23家为金融公司,消费类为17家,科技类为15家。
“沪指3000不是梦”的这12年
人们常说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一是它会超前反映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二是股票溢价能支持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产业。
然而在中国,股票市场却没有这个功能。以沪综指为评价标准,2006年首次突破“沪指3000点”。而12年后的今天,沪指重回3000点之下,与这12年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毫无关系。从行业结构看,中国股市的高市值公司是“一桶金,两桶油”,消费类是茅台(600519,股吧)和美的,科技类有海康威视(002415,股吧),而代表新经济的“BAT”都不是A股上市公司,创始投资人与第一大股东也都是外资。
今年3月22日,腾讯的第一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首次主动减持2%的腾讯股份,投资17年获利5152倍!这一消息发人深省。中国A股市场为何没有中国新经济的领袖公司呢?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要理解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的关系,溯本追源,还应从“水和秧”谈起。
中国市值前20家的公司几乎都是国企,这是历史的原因,因为当初设立股市的政策是“为国企脱困”。直到2005-2007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与《证券法》修订之后,中国股市才选择了“全流通”,明确了保护投资人的宗旨,“沪指3000不是梦”点燃了股市投资人的激情。中小板开盘、创业板开盘,至2012年底,中国股市从“姓国”转变为“姓公”,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了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远高于国有控股企业,中国A股市场的转型基本完成。
平心而论,中国股市的“秧”还是国企为主,“水”还是散户为主。尽管如此,改革驱动的一轮牛市刷新了指数上涨的记录,上市公司数量暴增。12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股市风生水起,总市值超过了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
2
股市为谁服务?
观察股市有两个立场,一是站在投资人的立场看指数涨跌,二是站在融资人的立场看市值高低。
2006年的沪指2700-3000点,与2018年的沪指2700-3000点相比,尽管在同一指数区间,总市值却大不相同。2007年,沪指6124点的总市值是35.6万亿,其中流通市值约占1/3。而现在,沪深两市总市值中约90%为流通市值,按照当前总市值50万亿来计算的话,流通市值约45万亿,是2006-2007年的3倍左右。
大数据看股市,投资人很悲催。但股票市场既不为任何投资人服务,也不为任何融资人服务,其本性是奖优罚劣,驱动创新。美国股市是最具说服力的,每一个时代的高市值公司几乎都是那个时代的创新产业。在铁路时代,高市值公司是范德比尔特的铁路公司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大众消费时代来临,高市值公司是摩根银行和沃尔玛超市;如今新经济崛起,美国最高市值的前5大公司都是新经济的代表,年龄最大的是43岁的微软,其余4家都不到25岁,最年轻的Facebook今年只有13岁!
股票市场的使命不是扶危救困,而是产业创新,是助推新实体经济。在投资人和融资人的博弈之中,股票市场决定一个国家的创新成长,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