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魏杰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民营企业的“破冰”和腾飞带来利好环境,他认为未来政府对经济影响最主要的货币、财政和国际收支三大政策的变化,都将进一步刺激中国企业加大对外投资的脚步。
一旦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话,市场配置资源既打破部门的限制、地域限制,也打破国与国之间的限制,改革对外开放体系也必须调整。那么,这次对外开放体系会有哪些调整呢?
深圳应调整模式
首先,从单向性对外开放体系走向双向性对外开放体系。过去我们经常讲 “扩大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就是单向性对外开放。现在我们走向双向对外,那就是不仅仅强调扩大出口,还要强调进口的问题,不仅强调吸引外资,还要强调中国对外投资。过去只强调扩大出口吸引外资,现在还要强调进口、强调中国资本走出去。三十多年前我们外汇短缺、资本短缺,没有国内市场,所以经济发展只能利用国际市场做大做强,所以强调扩大出口,利用外资。现在国家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内市场,外汇过剩、资本过剩,所以下一步更多将会强调进口和中国资本走出去。
现在西方国家最看重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巨大的外汇储备。英国首相卡梅伦到中国访问时拼命说好话,就是看中这两条。
因为我们有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所以今年国家要降低676种进口关税,对资源类、技术类、民生类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深圳是过去单向开放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城市,一直是出口基地、成了吸引外资的基地。现在要调整一下商业模式了,应该考虑怎么调整成为进口基地,成为支持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基地。过去靠出口赚钱的企业现在要琢磨靠进口赚钱,企业如果能形成非常强大的进口供应链的话,未来将有很大的红利。地方政府过去靠吸引外资获得红利,现在应该考虑怎么把中国资本推出去来获得红利的问题。
对外投资成主旋律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1月?5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2494家境外企业开展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270.5亿美元,占78.9%,利润再投资72.5亿美元,占21.1%。我国内地企业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26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8%,同比增长16%。企业把握海外机遇的需求更为强烈,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当地市场,缩短投资回报期,采用跨国并购方式完成的投资数量增长较快。
中国资本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将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国家把对外投资从利率投资到并购投资等等八项投资全部放开,巨大的改革开放红利就到来了。有一位广东的企业家,最近在欧洲花五千万并购了一个创新型企业,其产品在欧洲卖不出去,但在中国和东南亚有很好的市场,现在获利很大。
魏教授笑言,2010年是介入美国资本市场的最好时期,当时股价很低,那时进入投资的人现在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美国经济在2013年后半年开始出现收复的迹象,资本市场股价冲到五年最高,当时进去的话现在就很厉害,但是我们那时候没有进去,现在都放开了。魏教授认为,2014年美国经济将进入收复期,有几个原因:一是技术创新,美国在2008年经济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技术创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投入;此外页岩气技术的发现,大大降低美国能源成本,一下子推动了经济的复苏;而美国是橄榄型的社会,社会不会有太大动荡,也使其经济快速进入收复阶段。
沿边城市商机多
中国将加大沿边开放,和国外接壤的任何港口和城市都将成为重要的突破口。沿边开放重点在于,一是要形成特殊的政策推动人流物流的进出;二是建设互利共融共通的基础设施,把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打通,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新的丝绸之路、中国东南亚经济带,这是重大的技术红利。
最近魏杰教授正在做沿边开放的调研,像黑龙江省加大和俄罗斯的流通,像中国的云南和缅甸之间一个小河沟就是边界,都有很好的商机。他建议深圳企业家们把视野再放宽一点,要考虑到投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所以沿边开放将是这次开放一个重要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