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做老师的就得有“一桶水”。
但是不少家长并没那么大的能力去获得“一桶水”,只能靠原来那已经撒了一半的“半瓶水”给孩子“灌水”,陈年老水并不那么好喝,孩子也变得逆反起来,到头来,本来能喝进去“一碗水”的“肚量”也在逆反中只吸收了“半碗水”,家长尴尬了。
为了让孩子能获得满满的“一碗水”甚至更多,家长们把期望寄托在能给孩子更大压力、管理得更严的学校
于是可怜的孩子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中无奈地苦学着。有的成了“不爱学习又不得不苦苦学习的高分学子,有的成了厌学迷网的“差生”。
其实,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局面已经让现代人应接不暇,即使我们有“一缸水”也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陈年老水再多,在新池塘里也派不上用场,知识老化的速度在变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真正能派上用场的是鲜活的知识。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自来水”,恐怕学了一车知识到头来都得象垃圾一样倒掉了。怪不得不少学生一毕业就把书本扔了。如果他们没有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恐怕被时代淘汰的日子就不远了。
显然,还坚持以“一桶水”倒出“一碗水”的思路去搞教育,我们可能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只有让孩子成为“自来水”,我们的孩子对明天才会更有把握。于是,如何让孩子成为“自来水”的服务就成了全部教育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摆在了我们面前:
把只针对孩子知识学习的“教育”观转变成“为孩子主动学习提供服务”的“学习”观。在终生学习时代,只有孩子自己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并能把所学应用于实际去创新的人,他们才能真正把握未来。也就是说,如果想让孩子成为“自来水”,我们就得成为为孩子“修管道”的人。继续做知识灌输者和“说教者”,只能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远离时代。
那么怎样“修管道”呢?如何让孩子成为终生快乐学习,终生创新工作的人呢?办法有三条:一是抓住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及时进行早期智慧启蒙(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启蒙);二是抓住“唤醒童心再激励”的机会及时进行帮扶和唤醒;三是抓住“时代环境机遇”运用好“三爱”激励法。
学龄前的教育(特别是三岁前的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教育。在婴幼儿家长中普及早期智慧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让孩子在“智学”和“慧思”中得到成长,实现左脑加右脑中的协调发展,大脑加小脑中的智慧整合,人脑加电脑中的功能延伸,孩子完全可以成长为有终生学习激情的智慧人。
对于知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孩子”,只要抓住“唤醒”机会,为孩子创建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孩子可以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茁壮成长起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服务者心态的改变非常重要。多些宽容中的接纳,多些赏识中的发现,多些关爱中的付出(三多),“问题孩子”也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来。但是如果我们的家长坚持“狭隘中拒绝孩子,审视中挑剔孩子,对立中伤害孩子”,“问题孩子”就会真得成了问题孩子。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提供了方向,实现我们和孩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面对未来的智慧选择。那些只知道通过“教育”给孩子灌输知识的家长,最终会让孩子在智慧上输在起跑线上。真正能让孩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是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这三个力构成的人格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我们有必要通过“三爱”(爱心、爱好、爱学)激励的方法,把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作为送给孩子的三件礼物。孩子就会成为“走出家门能快乐生活和学习,走出校门能继续学习和创新工作,走向社会能和谐相处”的时代智慧人。所谓“三爱”激励方法,就是:
学习儒家的“仁爱观”,帮助你所爱的孩子在学会爱别人,学会主动负责中,成为有道德力的人。一个有道德力,能主动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的人是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终生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道家的“自由观”,鼓励你所爱的孩子在“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中成为有智慧力的人。一个有智慧力,对生活充满情趣的人是会把学习当作最快乐的生活内容的。
学习佛家的“觉悟观”,引导你所爱的孩子在“学习中唤醒自己的智慧心灵”,在成长体验中突破心灵障碍,成为有信念和意志力的人。一个有信念和意志力的人,会把学习中的困难当作成长的机会,拼命去突破,最终会到达阳光彼岸。
教育其实就是“唤醒”,教育其实就是“创建环境”,如果大人面对孩子能实现人生第二次成长,环境中就有了核心激励源。如果“说教”变为心灵沟通中的引导,大人和孩子就会实现共同成长。
运用好“三爱”激励法的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