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蒋小华【微信公众平台“蒋课堂”(ihke123)】
我有个优秀的朋友小林。优秀到什么程度呢?他24岁就读完国内某大学对外贸易的研究生,出国三年,拿到谢菲尔德大学的博士。28岁在上海最大的出国培训机构任职,前途无量。从八线小县城混到今天,小林的个人历史真可以写成一部少年奋斗史了。
即便到了这个程度,小林还是个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认识五年多,没有看他有真正闲下来的时候。业余学习,健身,报班,考证…我身边的人经常会跟我开玩笑:平凡如你,怎么会有这么努力的朋友?
事情的转折点是在上周六晚上,小林打电话约我出去一起吃宵夜。听完这通电话,我就预感有事情发生,因为平日里,小林是绝对不会在这个点去做吃宵夜这种浪费时间的事的。他叫了两瓶啤酒,喝了三杯,突然抽泣了起来,说:“我想过自杀,但父母还在,我不想让他们绝望。”
一个大男人做出这样的举动,又没来由地说了这么一句,我自然是惊愕万分。而且他可是小林!我很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接着说:“我每天都很累,我那么努力,但我觉得自己不过是行尸走肉。我到底在干什么!”
听到他这么说,我也大概知道了,小林这次大崩溃的原因:努力,让他背负了太多。一开始,努力、优秀的光环让他光芒万丈,而慢慢地,这些光环就变成他必须背负的东西,把他压垮。无休止的努力把他逼到了悬崖边上。
我只跟他说了一句:“如果你今天不想努力,那就不要努力。我们一起喝一杯。”他头都没抬,又喝了一杯,发出一声沉重又如释重负的叹息。
对,如果你不想努力,那就真的不要努力。别让努力的魔咒缠绕自己,无法脱身。因为我知道,我的朋友,有时候你之所以努力,只是害怕。
就像小林说的,他念书那几年那么拼,是因为害怕父母对自己失望。至于努力学习的乐趣,他并没有感受到。工作之后,那么努力,是因为努力是他的标签,是他的父母和朋友引以为傲的东西——至于自己,他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
“我拿到谢菲尔德的offer的那天,我父母和亲戚,我的朋友都很开心,而我呢,反而是最迷茫的那个。”小林说,“每个人都在说要努力活着。我那么努力,一天从早忙到晚,但是我并不开心,一天比一天不开心。”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并不否定努力的意义。相反,我觉得不努力的人生是不可取的。罗曼·罗兰在他的不朽之作《约翰·克里斯朵夫》里说,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幸福,而在于超越自己的命运。而最后得以超越自己命运的人,靠的都是努力。
那些不断跳出自己舒适区域,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人,那些为了心中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即便不是智者伟人,普通人如果没有努力的意识和行动,也只会虚度一生。
可是为什么我反而劝自己的朋友“不要努力”?
我的确坚持人要努力,但是努力的前提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努力,是一种“积极型努力”。而小林的这种努力,是一种为了迎合他人,除了义无反顾地向前冲之外,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的“消极型努力”。
承认吧,很多时候,你努力,或者你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你只是在害怕。
你害怕会让父母失望,你害怕受到朋友的嘲笑,你害怕面对这个现实:除了父母,除了朋友,我可曾为自己努力过?所以你在努力的外衣下,弃绝了对这个最根本问题的思考。而那些为他人而盲目努力的岁月,终于把你击垮。
当我们深陷“消极型努力”的泥沼,我们最需要做的并不是让自己继续向前,而是要停下来,停下来,停下来。
就像绿日乐队在他们的《21响礼炮》中所唱的:“你是否懂得,当这一切不值得牺牲,还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当你无路可走,当你迷失在狂乱之中——请搁下武器,停止厮杀。”想明白努力的意义,再启程,我们能得到更多的人生意义和乐趣。
当你疲惫无比,当你不想努力,不要勉强,请说一句:“对不起,今天我不想努力。”然后停下来,想清楚:我到底为何而战?
我的微信公众平台:“蒋课堂”(ihke123)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