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九十年代提出的M理论,宇宙是十一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四维(即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七维空间我们是看不见的。
科学家们对我们已认知的维与可能存在但未被认知的维之间的区别是如何解释的呢?他们打了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这就是说,第三维的空间是存在的,但没有被蚂蚁所认识。同样,我们的世界是由4维构成的(三个空间维,一个时间维),但我们没有觉察到所有其他的维。
根据物理学家的看法还应该有七个维。尽管有这么多的维,但这些维是看不见的,它们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称为压缩的维。为了弄清这种看法,让我们再以蚂蚁为例展开我们的想像。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蚂蚁在上面行走的那张纸卷起来,直到卷成一个圆筒形。如果蚂蚁沿着的纸壁走,最后它又会回到出发点,这就是压缩维的一个例子。如果能沿着著名的麦比乌斯带走,也会发生上述现象,当然,它是三维的,但如果沿着它走过,总是会回到出发点的。麦比乌斯带从维的角度讲是压缩的,按照物理学它有三个维,但谁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认知人一个维。如果蚂蚁不是沿着纸筒弯曲的壁行走,它就永远不会返回到原出发点。这就是二维(或者说被我们所感知的那种维)的例子,沿着它一直走,就不可能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超弦理论的十维空间之后,推出了十一维空间的超膜理论。现在又有了十八维空间理论。这十八维空间如下:
前三维是位置,存在于空间中;
第四维是速率,存在于时间中;
第五六维是速率指向,存在于(速度)时间方向中;
第七八维是状态指向,存在于自身形状对应的空间方向中;
第九维是状态转角,存在于自身形状对应的滚动中;
第十维是自旋速率,存在于滚动时间中;
第十一二维是自旋赤道轴指向,存在于滚动(速度)时间方向中;
第十三维是自旋赤道轴指向漂移速率,存在于滚动变化(加速率)时间方向中;
第十四五维是自旋赤道轴指向漂移速度赤道平面映射方向,存在于滚动变化(加速度)时间方向中;
第十六维是加速率(或受力强度);
第十七八维是加速度(或受力)方向。
这仍然是纯粹几何学上的维度,属于多元几何学即维度学研究的范畴,这样的维度不只和位置(表示一个几何点在空间中的位置)有关。在物理自然的实际世界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进行考察的思维意识客体可以融入到世界中,形成透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大小,因此可能在世界的倍率中移动:形成对世界的缩放和变焦;甚至所有系统都可能是粒子化的、运动的、……,所以物理学的维度还可以含有温度、密度、速度、……等等一切物理量。参考多维空间、高维空间、十八维空间为他们做的全新多角度的定义。
如果我们跳开量子物理学,打开《易经》,就会发现,在这部东方圣经中就有关于对于多维宇宙的描述。 尽管《易经》中没有明确说道宇宙究竟有多少维度,但是,多维度空间宇宙是说到了。随着科学的进步,或许真正的宇宙真如美国拍摄的科教片《和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中说的,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一个超强的虚拟世界中,由超能量级的超强计算机控制着宇宙空间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