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所以,我们才说,企业是去人则止的事业。寻找适应企业的员工,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个人才相对匮乏的情势下,我们一再强调,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以人才求生存,以人才求发展。
企业在找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打造团队,缔造优势。员工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平台,以便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相互的需求满足中,经过磨合,达成共识,创造价值。
企业对员工的期望,集中表现在诸如能力、绩效、忠诚、学习等诸多方面,最关键的也是这几个方面。
1、能力---即胜任岗位的要求。
企业组织的每一个岗位对人都是有要求的,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够胜任。如果能力不足,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我们才说,要把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岗位。岗位知识、岗位技能、以及相关的态度,都必须符合岗位的具体要求。有位大师级人物曾经说过,无能的管理者是杀手,而且是企业的职业杀手。可见,企业对于员工能力的期望是多么的强烈。
2、绩效---价值的体现。
企业的岗位要求,这只是任职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在这一岗位上产生绩效,实现岗位目标,才是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我才常常说,得老板者得平台,有业绩者有价值。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能创造绩效,就是对企业岗位价值的浪费,这也是企业最大的看不见的浪费。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是对劳动力的购买,而绩效则是其价值的体现,更确切的是以薪酬来体现的。正因为这样,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绩效管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绩效到岗位,绩效到个人,使投入产出明确化。
3、忠诚---对人的基本的要求。
这个期望,其实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对员工基本素质的一种考量,也是员工职业诚信的体现。
事实上,忠诚包括有四个方面,即忠诚于公司,忠诚于老板,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忠诚于自己的人格。既是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也是职业员工对于自身的一种要求。
4、学习力—可塑性的表现。
员工作为社会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一旦进入企业就具有了企业的属性,成为企业人。不同的企业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人造就了不同的企业。
更何况企业生存的环境在快速变化,员工要适应企业的变化,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员工没有成长,企业是不可能发展的。学习力就是生产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未来的企业不是比谁比谁大,谁比谁强,而是比谁的学习力更强。
企业对员工有这四个方面的期望,员工在选择企业、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同样也具有自己期望和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金钱—生存保障
员工在选择企业的时候,首先的考虑的是工资报酬,尤其是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的思维其实非常简单,给多少钱做多少事情。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员工对于金钱的期望,实际上就是对于自身生存的一种保障。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还是万万不能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员工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面对员工的流失,待遇留人是第一的,但却不是唯一的。还需要用感情、环境、事业、发展来留人。不能依靠简单思维打单一拳,而是要综合各种因素,善打组合拳。
2、地位---能力的体现
员工进入企业,并不是可以任意摆布,而是要满足他们对于工作的期望。只有在自己满意的岗位上,员工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也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选择职业是员工的事情,而满足岗位却往往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应负的责任。别说开发潜能了,首要的把外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满足员工物理和心理上的地位期望。
3、尊严---价值的体现
硬件设施为主的建设完成后,企业最为需要的是软环境的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管理者进行企业软实力的打造。既要尊重员工的存在价值,更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和创造价值。
越来越多的员工在成熟,社会环境在变化,特别是80、90后的新人,不仅仅是需要一份薪水,更多的是需要关怀,需要引导,需要信任,需要尊重。允许犯错误,让他们负起责任来,就是一种尊重,谁不是在不断的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呢!
4、发展---自我改变
员工进入企业为的是一个平台,解决的是他们的两个需要,一是更好的生存;二是有望发展。在流动性越来越大的员工群体中,这两个期望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这样也是他们改变自我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员工有期望,有想法,企业管理人员就有责任对其进行规划,协助他们制定计划,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时代,企业组织的先进性和社会性,就是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充分满足更多员工的期望。在共同期望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发展,造就员工,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