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参加一个座谈会,除了谈论科技业的前景,也针对继个人计算机产业后,是否还有产业能像信息产业一般享有十年的荣景,发表浅见。
与观众交流的时段,本想自己可以很轻松,因为我已向与会者表明自己不是股票专家,没有所谓明牌可以分享,请大家谅解,没想到还是有人问起较长期的产业发展及产业竞争力。
其实,预测真的很难,尤其产业环境变动如此迅速,新科技不断推陈出新,但长期观察产业的发展脉络,应该可以理出一丝头绪,或许不是很精确,但可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举例而言,观察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大型计算机时代到个人计算机,以致未来无所不在的网络,其市场销售数量从大型计算机的104,到个人计算机108,信息家电则可达1012,呈现相当巧合的指数成长。
又如,过去以硬件产品为主的时代,「买硬件送软件及服务」,如今在很多专业软件市场则是「买软件送硬件及服务」;而在硬件价格大幅下滑,软件又模块及套装化的情况下,「买服务送软件及硬件」的时代已来临。一元手机、免费计算机,成本都隐藏在服务中。
因此,我开玩笑的对许多从事硬件产业的朋友说,硬件已从主流产品,变成附属品,未来则成为免费的赠送品,而且有机会成为「收藏品」,产业兴衰可见一斑。
那么,未来的太平盛世产业何处寻?有位学者提到台湾产业发展的历程,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方向。
过去台湾的外销主流产品重量以「吨」计,例如脚踏车、纺织品一货柜一货柜的运往海外;接着信息产业兴起,重量以「斤」计,例如笔记型计算机;接着产业主轴转到半导体,重量改以「两」计;接下来的推演应该是「微量」或「无形」的产品或服务为主轴,往这些方向思考,下一个新兴产业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以上只是一个产业长期脉络的观察经验推演,应该还有其它产业讯号值得参考,期待读者可以有更多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