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非常感谢新浪网给我这个机会,让我采取“打包”的方式和网友交流一下。
主持人:我观察到您有很多的粉丝,在某网站也有“易中天吧”,还有“意(易)粉”,您的名气超过了很多明星,成为明星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易中天:我没有想到我成为什么,明星是你们说的,没有举行过加冕仪式。
成为文化明星后感觉不自由了
主持人:以前走在大街上没有人和您说话,但是现在会有很多人认出您来、跟您打招呼之类的,您怎么面对这个现象?
易中天:不好说,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高兴的,现在有一些恐怖了。
主持人:为什么?
易中天: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还贴到网上去你很开心吗?
主持人: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种享受啊?
易中天:我没有享受的感觉,感觉很不自由,非常的累,观众也好,读者也好,网友也好,首先我觉得他们对我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非常真实的、真诚的、可贵的这种情感,我不能对不起人家。而且确实这种情感让我感动,真实的感动,但是我又没有时间、精力、条件,没有可能去一一面对这些朋友。
我经常会收到电子邮件、帖子还有来信、电话等等,我确实非常的抱歉,现在我已经不接电话、不看信、不看邮件、不看网,这些工作只好交给我太太去做,我回家以后就把手机交出来,我手机座机都在她那里,由她代接加重了她很多的负担,但是我实在没有办法,如果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大家,24小时什么事都不干,都忙不过来。
我非常的感谢新浪网给我这个机会,我采取“打包”的这么一种方式和网友交流一下。
主持人:你的博客也这样说过。
易中天:确实没有办法。
易中天:学者明星化从社会效益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
主持人:我发现你的博客流量已经有48万多,这个流量不仅在学者中算高的,在文化人里面都是流量很高的,不得不把明星这个词和您联系起来,余秋雨以前也被定为为文化明星,您对这个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易中天:我当然有看法了,他们想怎么弄、怎么说你,招呼都不打,没有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网友:我是“乙醚(易迷)”,不知道易中天老师在那里讲课?透露一下好吗?
易中天:每一期都说了,就是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嘛。我最近给博士生上课,本科生的课不上了,我很快就退休了,我也不招学生了,硕士生和博士生都不招,退休后会住到别的地方去,到厦门大学是见不到我的。
主持人:那我们只好通过博客联系您了?
易中天:博客我可能会不定期的更换一些文章,都是旧作,每天都在博客写一些东西实在没有时间,如果大家认为不合适的话,可以关闭博客。
主持人:我觉得您的博客是网友和您讨论学问、探讨知识的一个平台,我觉得很好。
易中天:对,很多的网友互相讨论,借我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也会看一下,我会看的非常的快,我实在没有时间,我欠《百家讲坛》的录制一屁股债了,因为前一段事情太多,没有如期的完成他的录制计划,我现在在还债,不好意思!
从社会效益来说学者明星化利大于弊
主持人:我想关注您个人的看法,你觉得一个学者被明星化是利大于弊还是比大于利?
易中天:就个人来说,你看你需要什么利,坦率的说成为这样一个人物的话,钱肯定是多了,借钱的人也多了(笑),弄不好还被贼惦记了;但是就生活而言,真的是弊大于利,因为你不得安宁了。其实作为一个学者他还是喜欢过安安静静的生活,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哪怕这个书房不大。但是四周放着都是自己喜欢的书,很温馨、闲适,我可以睡到自然醒,起来以后喝自己喜欢的茶,写一点东西,我估计这是我们这类人最愿意过的生活。
可是现在非常的忙,我确实觉得对不起很多人,他们有一些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的录制现场,想说一个话,我顶多是签名、照相什么的,别得做不到。当然生命在于运动了,可能能够益寿延年也说不定了。
从社会效益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因为我们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如果反复说的话,就是包括我们当下正在生活的人的幸福,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另外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一个传承的需要。
像《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强势媒体,应该说是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最佳的平台。那么也就有一部分学者牺牲自己的安宁——甚至牺牲自己的名声,比如说不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完成这样的任务,我说的是一部分,千万不要一刀切,千万不要一窝蜂。
主持人:我个人觉得央视拿出这个平台来,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事。
易中天:我认为他们做了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
主持人:其实我们回到这个话题上来,就是说您觉得您的讲座能够产生这样的广泛的影响力,甚至出现明星效应,跟这个平台是不是有很大的关系?
易中天:肯定跟平台有关系,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让研究传播学的人研究,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总结我们的节目怎么做好,大家更喜欢,至于所谓的成功之道,让别人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