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疫情风险,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3月3日晚,美联储突然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0个基点,至1.00-1.25%,同时将超额准备金率(IOER)下调50个基点至1.1%。美联储在一份声明中说:“新冠状病毒对经济活动构成了不断变化的风险。鉴于这些风险,为了支持实现其最大的就业率和价格稳定目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今天决定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
本次降息为突发的紧急降息,1994年以来美联储历史上发生过9次紧急降息事件,上一次紧急降息还要追溯到2008年10月的金融危机时期。
市场对全球央行将掀起新一轮降息潮的预期
在美联储降息前,有两家央行已完成了同样的操作。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50%,创澳大利亚利率新低,其在决议声明中指出,此次决定是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应对措施,疫情对经济有“重大影响”,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马来西亚央行紧随其后,宣布将隔夜政策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2.50%。马来西亚央行称,疫情全球爆发导致金融状况趋紧、金融市场波动性再次攀升。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2日声明称,新冠病毒爆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状况,给经济前景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带来风险。欧洲央行正在密切监视事态发展及其对经济,中期通胀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拉加德说,“我们随时准备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并与潜在风险相称。”
3月2日,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也在声明中表示,日本央行将密切监视未来的发展,并将努力通过适当的市场运作和资产购买来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流动性充足 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是当前主要任务
各国央行行长在市场巨震后相继表态,引发了市场对全球央行将掀起新一轮降息潮的预期。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地民众的心,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入降息阵列,中国央行下一步会如何操作备受市场关注。
中国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我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疫情基本控制住,是因为我国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同时,央行在流动性供给和利率水平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向市场注入了充足流动性。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看,我国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十分充足,中国央行有信心、有能力对冲疫情的影响。
需要清楚的是,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当前,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是当前主要任务,货币政策短期内仅为辅助功能,且国内生产尚未完全恢复,物价高企,货币政策暂不具备大规模宽松的条件,当前要做的是让政策落实到位,并观察政策效果如何,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物价将逐步回落,而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将对货币政策提出更多要求,央行届时可采取更多行动。
提高精准性、科学性 寻找防疫与复工的平衡点
随着疫情的发展,基本环境情况已经从不确定性转向日渐清晰。防疫抗疫战从起初的恐慌、应急状态逐渐进入了更复杂、更持久战的第二阶段。一方面把疫情的蔓延的范围尽可能缩小,另一方面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方要开始打扫清理战场,逐步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
目前在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前提下,一些疫情轻微的地区不能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将疫情防控措施无限扩大化,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基本停滞,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进一步提高本地疫情防控的针对性、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贯彻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和属地防控。
建立在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的分级隔离措施,才是当下更能在疫情防治和恢复秩序之间形成平衡的方案。如,“健康码”是杭州余杭区复工提前谋划部署的重要一招。通过大数据的支撑,“健康码”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外来返乡人员的基本信息,通过颜色的差别对人群进行疫情安全识别,及时做好隔离防护,提高防控效率。在卡口体温测量如发现异常,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健康码”第一时间上报给信息中心尽快对异常人员进行处理。
期待政策在落实中能更接“地气”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疫情当前,连日来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对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援助,重振了企业和员工挣脱疫情影响的信心。
货币政策毕竟是总量政策,对于当前的经济结构问题,其作用还是有限。例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很难通过降息或释放货币流动性来解决, 2015年央行五次降准、五次降息,但最后导致了股市暴涨,金融杠杆率大幅提升,最终导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由此也迎来了以脱虚向实为重要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小企业期待政策在落实中能够进一步精细化,政策不在于多,关键是能出台一些实在的、普惠型的政策,比如减税、比如金融机构下调利息,以及对一些困难企业的到期货款是否可以展期3个月至半年等,让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同时希望银行尽量减缓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展期或缓期催收货款,减轻相关企业的利息和费用,提供更多特定时期的信贷支持。比如,高科技企业希望金融支持“不仅仅要看企业的规模,还要看成长性。” “或许可以考虑调整以往的汽车补贴政策,从扶持产业规模向支持智能化出行技术研发上转变。”金融机构应该给予长期发展态势向好的企业更多、更优质、成本更低的支持。
政府需抓住企业的痛点来出台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比如一位养殖场主认为,“养殖场算是农业用途,但长期以来没有享受农业用电价格,而是按工业用电,不太合理。”也许其他的惠农政策对他而言没有太大作用,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深入了解情况、更接地气,就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