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妈妈给我打电话,说他女儿被老师批评了。她的女儿平时非常优秀,成绩好,和同学的关系也很好,深受老师喜欢,一直以来都是被表扬的对象,突然被老师严厉批评了,心理上接受不了。关键,被批评的原因是另外一个同学向她借作业本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结果老师不是批评那个抄作业的同学,反而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她,还罚她在办公室门口站了30分钟。回家之后,她情绪很低落,更加委屈,跟妈妈抱怨老师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对,她讨厌这个老师。
结果呢,这个妈妈就跟她说:“这个事情,老师的做法不好,可是你做的也不对,明知道不能抄作业,你干嘛还把作业本借给同学抄?老师批评你,是想让别的同学引以为戒,不要让其他优秀的同学再把作业借给同学抄。你以后管好自己的作业本就行了。”她女儿就大喊说:“要罚也该罚抄作业的同学,凭什么罚我呀!”说完,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把自己关进屋里去了。
我听完之后呢,发现这个妈妈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急着解决问题,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可能99%的父母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当一个优秀的孩子突然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心理将是多大的失落和羞愧?明明是同学求她借作业本抄,结果却被罚站办公室门口,内心有多委屈?有多伤自尊?
当一个人处于一种被负面情绪包围的状态时,无论他人如何开导他,或者对他讲述什么事情,他都会听不进去,因为她和“道理”之间,隔着一堵情绪的高墙。所以,要想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就要学会消解那堵情绪之墙,情绪消解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这种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的做法,被称为情绪优先处理原则。
如果重新再来一次,给孩子足够时间来表达他的情绪,坐在她旁边,握着她的手,认可她的情绪:“看的出来你很委屈,你觉得老师的处理方法对你不公平,是吗?”当你默默认可她的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然地把事情的过程倾诉给你听了。在一步一步地用问题引导后,你会发现他自己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了。
情绪优先处理原则同样对家长也适用。如果家长带着很强的负面情绪教育孩子,不但不会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引发孩子更多的负而情绪。 有人说“我性子急,控制不了自己”。其实,人对自己的情绪是有控制力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刺激产生反应,但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是有空隙的,这个空隙给了我们控制的机会。有一个脾气很急的妈妈,发现读高中的儿子在看,她的脑袋“嗡”的一声,就要爆发。但她听了我的《不吼不叫》课之后,意识到让自己停顿10秒钟,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要吼的东西压下去了。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