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少年宫和电视台任教时,了解很多老师的课程教学以舞台呈现效果为导向,朗诵、演讲教学示范时情感充沛、声情并茂;贯口、绕口令教学展示时字正腔圆、一气呵成;相声、小品、快板等教学时妙趣横生,感染力和教学功力都很深厚。很多的语文老师或语言老师老师认为,达到以上的水平已属优秀,但我不这么认为。
语言能力提升包括但不限于吐字归音的发音、声音艺术化的展示、肢体语言展示、感情多维度抒发、舞台上地自信呈现,我带过的高级语言艺术考级班,要求掌握临场应变技巧、口腔共鸣的音效、自我风格塑造等,这些都是语言领域的赋能,能让孩童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可视化的成效。但是,如果家长或老师只是关注语言展示上可视化的进步,而忽视内在底蕴、修养的培养,在我看来,这样的学习模式颇有“快餐文化”的赶脚,令人遗憾。
大语文成为现代教育系统的热词,9年义务教育不再看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更关注孩童们的人格塑造及人文修养。师生共同的成长目标不仅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人格与人文修养。我的赋能理念一直是“语言艺术在于表达更重于底蕴”,因此,在教学课堂上,除语言能力提升基本功训练外,我还会特别关注孩童的文学素养提升。
当同学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诵“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亦或“轻轻地打开地图/我看见了/彩色的中国”时,朗诵者饱满的感情应当建立在真实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祖国的了解之上,结合诗歌内容,老师可以简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或概述中国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或分享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或以朝代变迁为知识地图拓展……
当孩子们表演“叔叔守边疆/寄来一张像/站在月光下/紧握手中枪”、“三位妈妈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海陆空三军总司令”,表演者可以了解中国海陆空三军的基本情况,包括边疆战士的生活、使命等等,无缝植入知识链接……
学习四季歌时,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天气有冷热之分,为什么人群有男女之别…”孩子们心里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当认识的字多了,能在书中找到小时候那十万个为什么的答案,但心里依然会有其它的为什么,甚至会发展成为一千万个为什么。语言艺术在于表达更重于底蕴,为实现文学底蕴提升,教学过程中融入国学、自然、科学、诗词、歌赋等元素是非常必要的,潜藏在冰山以下的知识积累,将有助于孩童树立更正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小少年,敢问天高;沐风栉雨,砥砺前行。每一位小小的孩子心里都装着大大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由更多、更丰富、更神奇的知识地图组合而成:
自然地图指引我们冬赏雪、夏赏花,看草长莺飞、观龙腾虎跃。
心情地图带领我们理解喜怒哀乐了,感受欢呼雀跃和喜上眉梢,也感受喜忧参半和泪如雨下。
历史地图不仅让我们领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更让我们明白读史明智、志当远存。
再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历史或时间的漏斗筛选出来的必定是上乘之作,即使不要求熟练掌握,雁过留毛,每节课利用小部分的时间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简而言之,语言学习在于表达更重于底蕴,教师和家长把注意力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同时,还应该着力为孩童创造一个更磅礴的知识地图。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与趋势共舞,必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