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计时工资制是指,根据员工的工作投入时间(以工作投入时间来替代工作产出,一般情况是因为工作产出不好计量)来核算工资的一种模式。
计时工资,也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工作投入时间,暗线是工作产出。衔接明线与暗线的还是工作定额,虽然采用计时工资是因为工作产出不容易计量,但是工作定额作为衡量标准一直是存在的。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计时工资模式,我们选用可以清晰的测定工作定额的岗位来说明计时工资的核算逻辑。
计时工资,单位产出耗用的工作时间是确定工资率的基础前提,而工资则伴随着工作投入时间的多寡而变化。员工的工资核算比较简单,相同效率的前提下,工作投入时间越多,工资越高,同样突出表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我们仍然以AAA公司装配工的案例来说明计时工资的核算过程。基本前提一致:工作定额为10单位/小时,其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5美元/小时,计件工资率为0.5美元/单位。
那么计时工资的工资率就必须有一个测算过程:假设公司有90单位的工作,平均拆分成三份,即每份30单位的工作,分别交由三个不同技能水平(也是工作产出水平)的员工A、B、C来完成吗,分别耗时(实际工作投入时间)为5小时、2.5小时和2小时,那么A、B、C的实际工作产出效率分别为:6单位/小时、12单位/小时和15单位/小时。三个员工的工资率测算如下:
员工
工作产出效率
工作定额
工作产出效率与工作定额比较
每天的计时工资率C
A
6单位/小时
10单位/小时
员工产出效率≤工作定额
5×
8=40美元/天
B
12单位/小时
员工产出效率>工作定额
0.50×12×8
=48美元/天
C
15单位/小时
员工产出效率>工作定额
0.50×15×8
=60美元/天
如果实际上,员工A、B、C三人当月的实际工作天数分别为18天、18天和20天,那么他们的工资计算则需遵循如下分段函数:
员工的工资=40×出勤天数 员工产出效率≤工作定额Ci×出勤天数 员工产出效率>工作定额
——其中Ci为员工i计时工资率。
那么员工A、B、C三人当月的工资核算如下:
员工
每天的计时工资率C
实际出勤时间
当月的工资核算
A
40美元/天
18天
40×18=
720美元
B
48美元/天
18天
48×18=
864美元
C
60美元/天
20天
60×20=1200美元
同样,我们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员工的工作产出水平越高,其工作投入时间越长,其工资收入就越高。
计时工资相对于计件工资,计算更加简单,不需要对员工每天的工作产量进行记录与核实,只需要记录出勤天数。但是,相应的就要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产出水平来调整其计时工资率,还需要管理上的加强以保证员工的工作产出水平恒定或不断提高。